正文 淺談發展農村經濟問題(2 / 2)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等方麵做出了很大努力,在農村經濟獲得長足發展的同時,農民增收、經濟發展、提高農業生產能力也再次獲得新的機遇。麵對日益嚴峻的農村經濟發展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項對策:

(一)著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就要嚴格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精”的思路與原則,大力發展新、優、特、精農業產業,充分挖掘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潛力。要積極發展農業新的品種,選擇市場需求旺盛的農產品如蔬菜、瓜果、花卉以及園林產品等,進行大規模種植,真正讓農產品與市場需求相適應。此外,要依靠科技創新,大力發展名、優、特農產品,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大力抓好經濟作物、瓜果、牲畜、水產品等的生產發展,以優質農產品擠占市場。依托地區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 色,大力培育特色,打造精品,逐步培植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二)大力發展農業科技

1.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體製改革。按照科學規劃、分類指導、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指導思想,積極推進農業科技體製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

2.增加資金投入,加強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和引進工作。要加大政府財政對農業科研的必須經費及設施投入。在以政策環境吸引企業、民間組織甚至個人向農業投資的同時政府要區分科技知識類型及其對國家、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公益程度而有選擇的投資,加大公益程度高的農業科研、教育及推廣應用項目的投資力度並明確其投資的最低增長幅度。

(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當前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具體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1.不斷創新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管理體製和運營體製。一要加強監管,要製定規劃,完善製度,落實責任。二要加緊落實三農資金,特別是扶貧資金,通過縣、鄉、村三級聯動監管資金投放。三要製定出台相關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個人、集體及各種經濟主體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進金融機構的支農服務,多渠道籌集資金。

2.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繼續搞好農村生態環境。要以提高防汛抗旱能力為中心,繼續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搞好大型灌區水利設施的更新改造和配套工程建設;在水利建設中,發展節水農業,建設生態農業;在生態脆弱地區實行退耕還林、還草。

總之,發展農村經濟是我國現階段和將來的一項重要任務,必須通過各種途徑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此外,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也應注意農村精神方麵的同步發展。隻有在農村物質與精神兩方麵協調發展的基礎上,農村經濟才會獲得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範義.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意義與思路[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18).

[2]張長娟,賀衛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促進我國農業發展[J].學習論壇,2005,(4).

[3]陳玉光.依靠科技進步 增加農民收入[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4).

[4]劉斌.中國三農問題報告[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