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品牌及渠道尋求
施耐德也是一個擁有113年曆史的老牌家電生產廠家,是德國的三大民族品牌之一,擁有3條生產線和暢通的銷售渠道,TCL並購施耐德可直接獲得其成熟的銷售渠道和生產技術。
湯姆遜是法國最大的國家企業集團,是全球第四大消費類電子生產商。擁有強大的品牌知名度和營銷實力。在與TCL合資組建TTE中,湯姆遜公司投入其所有位於墨西哥、波蘭及泰國等地的彩電生產廠房、所有的DVD銷售業務以及所有彩電和DVD研發中心。同樣,TCL並購阿爾卡特也獲得了其銷售渠道和老字號品牌。
⑶技術尋求:
湯姆遜是全世界擁有彩電技術專利最多的公司,在全球專利數量上僅次於IBM,每年專利費達4億歐元。TCL在並購後,旗下的中國、歐洲、北美、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以及戰略OEM(貼牌加工)五大業務實現了有效互動,直接獲得湯姆遜電子專利與研發隊伍,擁有其全球
六大研發中心,使中國消費電子企業所處的技術商品化層麵率先跨入核心技術積累階段,大大提高了TCL的競爭力。同時,TCL並購"阿爾卡特"的手機業務,也獲得了其所有的相關技術和整個研發團隊。
4、海外並購自身優勢:相比於國家貿易、新建投資等其他國際投資方式,跨國並購更加快捷:首先海外並購繞過了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使本公司產品通過內部交易進入外國市場;其次,海外並購繼承了東道國企業原有的人力資源、客戶資源和商譽,節省了市場推廣的時間和成本。另外,通過跨國並購能夠充分發揮企業合理避稅的作用。因此,對於TCL集團來說,跨國並購是實現他們國家化戰略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徑。另外,TCL收購的都屬於瘦狗業務,節省了收購成本,獲取低價資產,也能合理避稅。
三、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TCL的跨國並購既受宏觀背景的驅動,又是其自身尋求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其中,經濟全球化和尋求市場、品牌及技術資源等無形資產是其海外並購的最基本的原因。雖然TCL的海外並購因為戰略不當、信息不對稱、整合無效等因素並不成功,僅歐洲業務截至2006年已損失數十億人民幣,TCL也因此戴上了ST的帽子,但是其海外並購的方向卻是正確的。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政府監管和法律體係的晚上以及企業自身能力的成長,在未來幾年內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會有跨越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華,朱麗萍.企業國際並購風險研究-基於TCL跨國並購風險的分析.科學與管理,2008,(6).
[2]王玨.從TCL跨國並購視角看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化戰略.管理世界,2006,(3).
[3]李玉梅,桑百川.後金融危機時期企業海外並購的風險與控製.國際經濟合作,2010,(12).
[4]李萍,劉永泉.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動因研究--跨國並購動因十二要素模型.時代經貿,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