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強化成本核算監管。建立以責任成本為中心的成本核算體係。為了解決當今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使企業成本核算符合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製度的規定,防止成本核算混亂局麵的出現,建立責任成本製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責任成本製度是在企業內部生產經營組織係統中確定成本責任層次,建立責任成本中心,按責任成本指針控製成本耗費,傳遞、考核、報告成本信息,從而把經濟責任落實到各部門,各層組織和執行人,按照經營決策所規定的目標,進行事前指針分解、事中行為控製和事後成效考核的一種內部經濟責任製度。責任成本就是按責任歸屬,歸集成本資料,計算責任者的成本。原則上使幹與管一致,也就是說要按照產品成本的可控性歸類,幹什麼就管什麼,管什麼就對所管範圍發生的成本負責。實行責任成本製,要根據企業生產技術組織特點,把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麵的責任成本管理有機的結合起來,建立以責任製為中心的成本管理體係。隻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成本核算改革的要求,使成本管理與經濟責任密切掛鉤,彌補了傳統成本核算的缺點,打破了成本責任的“大鍋飯”,做到權責分明,有效地控製成本,不斷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實行責任成本核算的一般步驟和實施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正確劃分責任成本中心。責任成本中心是指成本發生的區域,任何對成本負有責任的單位都有一個相對獨立的成本中心,在大中型企業中一般要設置三個層次的成本中心。第一個層次是由廠部和各科室組成,以財務部門為主,並具體指導各責任中心的核算,彙總各級責任成本的實際報告。第二個層次是車間一級,每個車間都是一個成本中心,並具體指導中心所屬各班組的責任成本核算和實際報告的彙總。第三個層次是班組,每一個班組都是一個成本中心,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上下左右縱橫聯係的責任成本體係。
第二、嚴格確定責任範圍。按照責任單位的職權範圍和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內容,確定衡量的責任目標考核範圍。責任成本是由可控成本構成的,各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就是該中心的責任成本。
第三、實現目標成本到責任成本的轉化。即成本指標分解落實的過程。在製定目標成本或編製成本計劃時按步驟進行。製造費用既要按步驟采取一定方法編入成本計劃中,又要按部門編製,做為各單位的責任費用標準。
第四、責任成本的核算考核與分析。一是責任成本核算。責任成本要按月進行核算,反映生產經營過程中責任成本的執行情況,計算出各成本中心的實際責任成本。在成本核算方法上,應區別企業生產技術組織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二是責任成本分析。各責任成本中心由負責人每月編製一份本中心實際報告,分別列出實際數與計劃數,考核時主要以各成本中心可控成本為標準,不可控成本通常做為參考資料列示。
企業應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財務管理為重點,加大財務管理力度,抓好會計核算工作,充分發揮財務管理與成本控製的職能和作用,建立財務人員工作業績考評和獎勵製度,充分調動財會人員積極性,以資本的保值增值為宗旨,在企業內部建立整套財會基礎工作規範化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