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鴉片戰爭爆發的金融解析(2 / 2)

林則徐針對當時的情況作了詳細的調查,發現銀貴錢賤的主要問題是兩種貨幣的結算問題,即紋銀和洋錢的結算問題。清朝繼承了明朝的政治與經濟產物,所以在官職和貨幣方麵都一樣是銀本位。盡管國家流通的是銅錢,但國家所有財務報表、財政預算結算最後都是以白銀為唯一的結算貨幣。當紋銀遇到洋錢,尤其是洋錢跟銅錢一樣存在兌換比率問題,就一定會因為銀本位而出現結算問題[4]。由於洋錢是在國外鑄造的,清政府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控製,為了套現紋銀,洋人會在中國市場投放大量洋錢,東印度公司當時慣用的手法是降低銀元貼水,讓銀元升值,變相讓中國紋銀貶值。在跟蹤1833年到1838年之間五年的調查中,林則徐發現江浙專門有用外國銀元來套購中國銀兩而營利的商人,江浙的銀元對紋銀的比價已抬高一錢,按照江浙每年的商業貿易計算,一百萬的交易就會因為彙率問題而多支付十萬兩白銀,這樣全國的商業貿易中白銀就會因為彙率問題而流失上百萬兩。洋人“不以買貨,專以買銀,暗中消耗,致內地銀兩日少,洋錢日多”[5]。

當然固定彙率在當時也不現實,因為清政府沒有足夠的銀元儲備。如果固定彙率,洋商會撤走一批銀元,導致黑市交易,出現洋錢炒作,導致紋銀對銀元的進一步貶值,白銀輸出現象會更加嚴重[4]。

所以林則徐提出了幣製改革的請求,但是在祖宗家法和千年陳例的枷鎖下,道光皇帝對銀本位製改革噤若寒蟬。1838年黃爵滋再度給道光皇帝上了一份奏折——《請嚴謹漏卮以培國本》,奏折中再次強調了鴉片貿易的影響,如果鴉片不緊,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同時林則徐再次強調貨幣問題,讓道光恍然大悟,如果早些時日實行幣製改革,紋銀隨鴉片流出情況就能得到遏製。這樣一來對鴉片的禁止迫在眉睫。道光皇帝選擇了林則徐南下禁煙,因為他最懂帝國的鴉片、最懂帝國的貨幣。

四、鴉片戰爭爆發

林則徐在黃爵滋、魏源等人的協助下,在廣東開始了大規模的禁煙運動。按照英格蘭廣州商會的名單抓捕鴉片販子,英格蘭駐廣州商務監督義律勒令鴉片販子將鴉片交出來,一共20283箱。

在以鴉片為軸心的利益鏈條上,鴉片販子們希望在華獲得更廣闊的貿易環境,為倫敦的銀行家們賺取更多的風險投資利潤。英國政府為了明確對華鴉片貿易給予印度政府財政的影響程度,專門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結果是:鴉片專賣每年供給印度政府981,293金磅的收入,鴉片稅是按成本301.75%的稅率征收的,因此拋棄如此重要的稅收是不適當的,而且鴉片稅主要由外國消費者來負擔[6]。這樣,英國政府認為鴉片稅關係重大,鴉片貿易必須繼續。但是清政府的禁煙運動觸碰到了他們的核心利益,於是決定通過武力來打開中國的市場,獲得商貿自由權,保護其在華貿易的發展。林則徐廣州禁煙運動以後,戰爭一觸即發。終於在1840年發動了鴉片戰爭,標誌著中國社會性質的改變。

參考文獻:

[1]廖良輝.晚晴對外貿易研究[J].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陳文浩.鴉片戰爭還是白銀戰爭?[J].廈門大學曆史係.

[3]謝杭生.鴉片戰爭前銀錢比價波動的原因[J].中國經濟史研究,1993,2.

[4]李德林.暗戰1840[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1.6:247.

[5]林則徐.林則徐全集[M].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

[6]李敦.鴉片戰爭與中國金融[J].內蒙古金融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