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利率視角對金融危機爆發根源問題的在思考(2 / 2)

三、利潤率下降是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

首先,資本主義社會從根本上不會承認利潤率下降規律。因為承認這個規律就是承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就是證明資本主義社會是追求剩餘價值最大化,不斷追求平均利潤的社會。資本家是拜物教的忠實信徒,他們不可能承認利潤率下降規律的現實性,雖然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曆史進程中,大量事實已經驗證了利潤率下降的規律性,然而他們還堅信利潤率下降是暫時的。

因此,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資本社會開始進行金融創新,他們認為金融創新是阻礙利潤率下降的新手段。IT行業曾經是促進美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一度成為利潤率極高的部門,在20世紀90年代的上半期,美國平均利潤率出現了快速的增長。

金融產品的出現是為資本家想打破利潤率下降這樣的限製條件提供了一個途徑,在金融市場中,資本周轉的過程變得更為便捷,並且△G不斷擴大。在金融市場發展的初期,金融產品與實體經濟是相適應的,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製度的逐步發展,逐漸增多的衍生品被人們創造出來來滿足人們對利潤的欲望,這樣的追求使得金融產品與實體經濟逐漸的脫離,最終完全建立在實際經濟之上。

然而事實上,平均利潤率趨於下降這一規律並沒有因為金融創新和金融體係的發展而改變,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金融體係正是平均利潤率下降的高級表現形式。這是因為金融體係中的利潤是對實體經濟部門中剩餘價值的分割,因為金融產品在經濟中表現出來的價值實際上是對實體部門生產出的實際產品剩餘價值分割的權利。從這個角度,金融體係緊密聯係於實體經濟部門。有學者清晰地指出了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聯:“實體經濟利潤率的下降造成了信用擴張,然而實體經濟的低迷又使得信用擴張增加的資本遊離於實體經濟之外,投機催生的高額利潤使得信用擴張所增加的資本隻在房地產市場和金融行業內部循環,催生了這些行業的繁榮和泡沫。”

因此,無論是自由主義還是凱恩斯主義,歸根到底都是資本主義的經濟學,凱恩斯主義者的僅僅用於暫時性地消除資本主義經濟體係的問題,隻是從體製層麵對金融體係進行修補,短暫的掩蓋和緩和矛盾,推遲危機發生的時間,然而卻為為下一次更猛烈危機的到來埋下隱患。綜上所述,利潤率趨向下降逐步導致了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不可能由變革結束的,變革無法解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克裏斯.哈曼.利潤率和當前世界經濟危機[J].國外理論動態,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