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董事會構成對高管變更的影響,Weisbach(1988)研究1997-1980年期間在紐交所上市的公司,采用外部董事所占比例來描述董事會組成特征,結果表明該變量與高管變更顯著負相關,說明外部董事發揮了重要的監督約束作用。
國內這方麵研究則較晚。張俊生和曾亞敏(2005)研究結果發現對相對業績下降公司的總經理變更能起到顯著解釋作用的變量隻有董事會會議的次數和公司的領導結構。
(四)外部治理機製與CEO變更。國外有關高管變更和控製權市場治理效用的研究,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思路:首先,以各種類型高管變更為研究樣本,從中尋找控製權市場治理與董事會治理的差別。在不同的治理機製下,發生高管變更的目標企業在業績和管理層特征方麵存在顯著差異。Morcketal(1989)發現接管目標企業的業績顯著低於非接管的高管變更企業。其次,從高管變更的頻率來證明控製權市場的識別、懲戒功能。Mikkelson和Partch(1997)研究發現在接管活躍期,23%的公司變更了高管,但在接管衰退期,僅有16%的公司變更高管;最後,從其他因素著手研究控製權市場作用效果的變化。例如高管持股會增強其抵禦外部接管的能力,降低接管的成功率。
三、對現有文獻的評述
截止到目前,國內外已有文獻主要從公司業績、內外部治理機製等方麵研究了高管變更問題,並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但是,隨著全球市場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我國新興經濟與轉軌經濟並存的特殊背景下,現有結論對處於新興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國公司指導意義不是很明確。因此已有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我們可以看出,對公司外部治理機製的研究大多都來自國外,而我國由於資本市場還不夠健全,學者對CEO變更與外部治理機製的研究並不多見。再比如在研究內部治理機製時,學者們使用的變量差異不大,但由於研究視角、檢驗方法等不同,造成研究的結果也有較大差別,有的甚至出現截然相反的結論。
四、未來研究方向
鑒於現有的研究成果,今後將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拓展:
第一,新任CEO履職的初期可能要在董事會的協助下開展工作,但隨著任期增加,可能會逐漸形成一種CEO的權力。權力的形成對董事會的運作效率又會產生負麵的影響與牽製,這種內部權力機製的解釋與衡量可能會是以後研究的方向。
第二,隨著我國並購市場的日趨成熟和規範,外部治理機製在解決公司治理問題方麵將發揮較為重要的作用,但是這方麵的研究較少。因此,今後的研究方向應重視外部治理機製所發揮的作用。
第三,現有文獻並沒有對非上市公司的情況進行研究,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完善,對非上市公司相關信息的披露要求也在提高,將非上市公司高管變更情況納入到研究範圍將會成為今後研究的趨勢。
參考文獻:
[1]Warner J.B.,Watts R.L.,Wruck K.H..Stock prices and Top Management Chang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20).
[2]朱紅軍.大股東變更與高級管理人員更換:經營業績的作用[J].會計研究,2002,(9).
[3]龔玉池.2001.公司績效與高層更換[J].經濟研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