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奇怪的衛道士(2 / 2)

此外秋闈也迫在眉睫了,朝廷裏沒有自己的文官力量是風無恨的一大缺陷,單憑工部的宋應星和艾迪生根本不足以形成助力,所以風無恨打算在秋闈中做些文章,從應試舉子中培植新生力量。

朝廷考試采取的是洪武皇帝開創的八股文製度,八股文是一種特殊文體,專講形式、沒有內容,文章的每個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裏麵,連字數都有一定的限製,人們隻是按照題目的字義敷衍成文。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組成部分,內容到形式都很死板,無自由發揮的餘地。

不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極大的束縛,而且敗壞學風,缺乏實用的價值。

八股文一意代聖賢立言,遠離現實,隻能作為博取科舉功名的敲門磚,別無它用,但是作為目前唯一的一種文官考試製度,還是無人替代的,如果想在這上麵嚐試改革,必將受到全下讀書人的抨擊,風無恨沒蠢到那個份上去碰下士子的逆鱗,所以隻能另辟捷徑,開創一條獨特的門路給自己需要的人才。

有文狀元也有武狀元,為什麼不能有技狀元呢?對,就從這方麵下手,獨創一個技術考試,麵向全國各個作坊、工廠的工程技術人員舉辦考試,不比八股文,更不比開弓射箭,而是比試文地理、物理化學等雜學,考試內容由工部擬出,皇上批準,考試合格之人授予技科進士的身份。

這種學位比常規的八股進士要低很多,甚至不如武進士,但是對於廣大勞動人民來,無疑還是一個大的好消息,能穿紅袍、戴烏紗,走馬誇官的誘惑力相當巨大,不愁各地人才不來投考。

社會上精於技術的有兩種人,一種是類似於宋應星、艾迪生這樣的知識分子,出於對科學的熱愛而投身於此,他們本身有資源從事這方麵的研究工作,也富有開創精神,科學技術的發展大潮中,這些人是中堅力量,也是風無恨想吸納的主要對象。

還有一種人是技術純熟的工匠,熟能生巧,巧能生智,當他們不滿於技術現狀的時候,就會自發的進行技術革新。

人民的創造力是無限的,所以盡管這批人的文化底子相對差一點,技術全憑經驗,但還是一批價值不菲的力量,建設工業社會的生力軍,大明控製下的疆域有很多這樣的匠人,如果能有效的組織起來,整合優勢,將來必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這隻是風無恨的初步構想,以後還要逐步形成更規範的取士製度,各地的儒學,京城的國子監都要開設實用類的學科,為工部、戶部、兵部提供技術型人才,皇上的科學院則主管科學理論的研究,這一套體係建立之後,就能逐步把八股製度取消了。

這會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但是對此風無恨很有信心,因為他有科學少年朱由檢的支持,而且大明朝在他來之前就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萌芽狀態,所謂的士農工商四民的排行已經變了,當然讀書人的地位依然排在第一,但是以日升昌為代表的商人和以鐵廠為代表的工業資本家的地位已經遠在農民之上了。

這個農民指的不是普通的農和佃戶,而是指以農業為主要財政收入的大地主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