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感恩與懲罰(2 / 2)

朱由檢急了,質問內閣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難道有功之臣就不賞了嗎?內閣振振有詞,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大明子民的基本素質,不必為此大動幹戈,賞他幾匹綢緞業也就夠了。

朱由檢大怒,王承恩趕忙跟著調和,既然隻能賞些財物,那不妨賞的豐厚些,內閣和司禮監統一了口徑,沒有多少皇帝經驗的朱由校終於妥協,賜了大筆的宮中之物給鎮武伯,以至於鎮武伯府連馬桶都是和宮裏相同規格的了,幸而風無恨並不在乎虛名,聽到這件事情以後一點抱怨都沒有,這使朱由校更覺得風無恨心懷寬廣,度量宏大。

“此人別有心機!”這是錢謙益對風無恨的評價。

現在朝廷勢力分為三部分,以錢謙益為首的東林黨集團控製了六部中的四個部,和兵部的關係也非常緊密,錦衣衛也在掌控之中。

地方官府和民間的支持者更是多如牛毛,相比之下年輕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和南廠提督、鎮武伯風無恨的根基就顯得很淺了。

現在的東廠主要用的是王承恩從宮裏選拔的年輕精幹的太監,還有從軍中選拔的身家清白的低級軍官和士兵,以及留用的原先東廠的基層番子,偵查力量比起以前的東廠真是壤之別。

風無恨的南廠也是新成立不久的機構,主力人員由紅衫團、鐵衛、孫綱的京城低層社會力量、煉鋒號在各地的分支機構組成。

另外還有劫奪前東廠。

從表麵看,此時的朝廷呈三足鼎立,東林獨大的格局,但是東林內部也有間隙,日升昌胡家隻是抱著推翻太後的目的加入的東林集團,以後投入哪一方還很難,而王承恩和風無恨都是皇帝的心腹,借助聖眷奪取朝政的控製權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錢謙益才在皇帝給風無恨的封賞上百般阻撓,趁皇帝還年輕趕緊把朝政的話語權搶到手。

王承恩和風無恨都是內臣,絕對不能容許大明朝再出現以前那種九千歲把持朝政,內臣壓倒外臣的局麵。

此外還有一些行動在進行之中,比如提議縮減東廠和南廠的權力。起碼要做到兩廠一衛均權勢才行,隨著太妃和長公主的回歸,錢謙益又有一個高招冒出來,那就是幫皇上的姐姐找一個東林係統的駙馬,以次拉近東林和皇上的關係,以後靠著公主也能在皇上耳邊上話了。

東林黨別的沒有,青年才俊那是大把大把的抓,其中尤其以江南四公子最為出名,四公子之首的侯方域乃是新任禮部尚書侯洵的兒子,不管是倫家世,還是論相貌,論才學,都是同時代人中的佼佼者。

駙馬的人選暫且就內定為侯方域了,雖祖製有規矩駙馬不能擔任高級官員,但是現在祖製都成了擺設,有些地方的武將都能騎在文官頭上拉屎,駙馬入內閣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

美中不足的是侯方域還欠缺一個狀元的頭銜,如果他能在這一次的科考中拔得頭籌,聖上一高興,再加上大臣們的鼓動,這個駙馬的位子基本上就能定了。

今年皇上開恩科的消息早就傳遍了下,眼看著秋闈的日子就要臨近,舉子們已經齊聚京城,不光有大明國內的,就連北方滿清占領地的讀書人也有不少跑來應試,海外的學子也有不少前來參加,比如台灣、硫球、旅宋等地之人,在他們當地,大明的學曆是得到官方承認,並且能直接做官的。

江南四公子都是國子監的學生,可以直接參加秋闈,他們算是占盡時地利人和,本身就在京城居住,免了旅途奔波之苦不,考場環境也是熟悉的很,夫子廟一帶他們閉著眼都能平趟,而且這次科考的主考官也是東林係統的文官出任,再加上四公子本身不俗的才學,三甲幾乎已經是囊中之物了。

得到父親暗示的侯方域很興奮,這次恩科不管他考得怎麼樣,參加殿試已經內定了,而且殿試之後就能尚公主,當駙馬。

駙馬爺和公侯一樣,可以穿麒麟補子的官服,而且身為皇上的姐夫,以後的道路飛黃騰達那是一定的了,所以侯公子興奮的也不在家溫書了,帶著三個兄弟跑到夫子廟來玩耍。

秋的夫子廟格外熱鬧,全下的讀書人都彙集到了左近,風流才子們來到京城這個花花世界,哪有不瀟灑一番的道理,除了極個別的書呆子蹲在客棧裏啃書之外,大部分人都上街遊玩來了,一時間各種服色、口音混雜,到處都是年輕的麵孔在招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