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被諜影隊劫走,讓風無恨和袁崇煥大為不快。
但感覺這殘兵敗將的,過了幾,就不放在心上了。
經過那場殊死的守城戰役之後,風無恨部下隻剩下三百敢死營士兵和一千鐵衛了。
這一千三百人經曆了並肩戰鬥之後,已經不像以前那麼有隔閡了,至少在濟南人民眼中,這些穿紅衣服和黑衣服的官軍是一家子,他們經常集體逛窯子,合夥賭錢,並肩和徐州軍的官兵打群架,好的和親兄弟似的。
濟南人民固執的認為隻有最先入城的風無恨大帥部隊才是最正宗的官軍,反而那些真正的大明官軍被認為是二類民團部隊。
把徐州軍的將士們搞得很鬱悶,這也難怪,誰讓人家盔甲更精良、體格更健壯呢。誰讓人家先進的濟南城,還為了守城死了那麼多人呢。
重傷的士兵被善良的百姓養在家裏,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就算缺手斷腿的都有大批媒人上門,這不單單是因為濟南男丁缺乏,更重要的是人們願意把女兒嫁給英雄,尤其在這些英雄有大筆撫恤金的情況下。
犧牲的近千將士在濟南人民的強烈建議下埋葬下還未正式完工的濟南八百烈士墓中,反正這些人大多數也沒有什麼祖墳可以歸葬,還不如在大明湖畔長眠呢。
葬禮在三以後進行,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一身戎裝的袁崇煥帶著徐州軍眾將親自為陣亡將士送別,這裏即將安葬一千二百位為保衛濟南犧牲的烈士,他們的事跡和十年前的八百烈士一樣感人,時間倉促,墓碑都沒有準備好,但是每一個墓前都放著許多不知名的野花,遠遠望去,綠草茵茵,野花爛漫,倒也壯觀。
葬禮非常隆重,主持人是風無恨,所以搞得很煽情:依然是萬民相送,披甲將士抬棺,千軍合唱滿江紅,全體人員在墓前跪拜烈士。
許多親人在戰鬥中死去的濟南人借此機會大放悲聲,現場氣氛非常感人,沒見過這種套路的徐州軍硬漢們也被弄得鼻子酸酸的,真不知道吃糧當兵還能有這樣的光榮待遇,真是死了都甘心啊。
葬禮的激動人心的是獻上兩千顆韃子兵的人頭作為貢品,祭奠英雄們的在之靈。
人頭堆成了一個金字塔的形狀,最上麵的大清貝勒爺芒牛的人頭,貝勒爺已經授首的消息傳遍了濟南,關於風大帥如何單騎在萬軍中刺殺貝勒爺,並且為了給百姓們報仇將其手刃的內幕故事據不完全統計有十幾個版本之多,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總之中心思想是大明出了個能和關二爺、嶽少保相提並論的千古英雄,恢複漢家江山指日可待了。
袁崇煥是孫承宗的學生,正好借此機會祭拜一下老師,看到劉子光安排的墳墓,他覺得很是滿意,蒼鬆翠柏,簡潔的白色石墓,很符合老師生前的節儉風格。
同時他又對風無恨安排的葬禮很感興趣,以前陣亡士兵都是隨便找個大坑埋了,隻有將軍級別的才有資格把屍骸運回家鄉,這種別出心裁的集體葬禮既能激勵士氣,又能團結百姓,花費也不大,很是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