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無恨仗劍悠然的望著前方清國的隊伍。
既然不會走,那就隻能繼續殺,確切的是繼續自保,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他可沒有自虐傾向。
正所謂兵不厭詐,若不耍詐,還打個什麼仗,回家抱孩子去吧,不不不,去當阿彌陀佛的和尚和滿口仁義道德的教書先生去吧。詐也簡單,露出破綻,誘敵來攻。
這些武人騎兵算不得高手,破綻賣的也不用特別巧妙,一個突兀的蹌踉就能讓這些利益熏心的武人騎兵蜂擁上前。
趁機斬殺,在殺掉最後一人之後的一口粗重喘息也能讓那些騎兵誤以為他靈氣不續,再衝上前,結果自然還是死。
死完這批,還剩一些,後退一步,以劍拄地,又能引來一批。
騎兵都喜歡撿便宜,其實這個世上哪有什麼便宜可撿,貪便宜的下場就是吃虧,貪大便宜的下場就是丟命。
殺掉這些,還剩下五六個,這些人已經被嚇破了膽,知道撿不到便宜,也知道衝上去就會死,也顧不得顏麵了,轉身就跑。
見此情形,南風縱身躍出,淩空揮劍,掃飛了幾個試圖逃走武人的腦袋。
落下之後踢出一把長劍,將另外一人刺死。
還有一人在往西側跑,風無恨閃身而至,那人逃跑之際頻頻回望,見風無恨追來,亡魂大冒,“別殺我,我也是漢人,隻是身不由己而已。”
風無恨手中的長劍幾乎斬到了那人的脖頸,聞聲強行收勢,旋身避開。
那人死中得活,驚魂未定,嚇的麵無人色,抬手摸頭。
“滾。”風無恨起腳將其踹飛。
此時還剩下最後一人,那人已經逃到二十丈外,正在樹下彎腰喘息。風無恨環視左右,自屍堆裏拔出一杆長槍,氣灌右臂,奮力擲出。
長槍疾飛而去,將那人釘死在了身後的樹幹上。
至此,除了一個求饒的,第一波進攻的騎兵無一得活,********,必須殺的一個不剩,如果跑掉一個兩個,就會讓隨後進攻的那些人心存僥幸,自以為便是打不過也有可能全身而退,得讓他們知道,膽敢來犯,必死無疑,隻有這般,才能讓他們心生畏懼,若能就此退走,也能少些殺戮。若是仍然執迷不悟,也會讓他們背負更大的壓力。
擲出長槍之後,風無恨回到城牆下,垂劍等待。
清兵的大部隊遠遠的望著,卻一時不敢再派兵衝近。
一鼓作氣的道理誰都懂,對手不太可能給他留下喘息的時間,第二波進攻很可能緊隨而至。
多厼袞正在部隊中間,一邊用遠理望鏡觀察著風無恨,一邊與眾將領商量著對策。
而城頭上的大明士兵頓時土氣大振,呼聲雷動。
凡事都有利弊,此事亦然,對方商議對策他可以得到短暫的喘息,這對他是有利的,但殺戮一旦停止,沸騰的熱血就會降溫,慣性就會減退,再度拚殺,需要重新找到那種狀態。
凡事都有利弊不假,但絕大多數的事情利大還是弊大都很容易權衡,此事就是利大於弊,先前衝上來的騎兵便是沒有兩百也有一百多人,他頻繁出招,對方一直在遠處觀察,自認為摸清了他的套路和出招習慣,實則移山神功是毫無套路可言的,會用什麼樣的招數全看對方用什麼招數前來攻擊。
可以趁著對方商議的間隙,喘口氣兒,喝口水。
這是風無恨來到兗州,第一次大開殺戒,滿地的殘屍,腥臭的血氣,所有這些都令他感到厭惡,從未想過建功立業出人頭地,有口水酒喝,有頓飽飯吃就很知足了,要是再能討房媳婦兒那就更好了,但不遂人願,偏偏遇到大明被清國入侵,諜影又殺了他的父母,滅了劍宗,改變了他的命運,得到了很多之前不曾想到的,同時也承受了很多他人不曾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