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他,為什麼能夠堅持?
庭長的回答很“書生意氣”:“為了讓法治的光芒照進大山!”
聽了這話,我渾身一哆嗦。
守望之心
流經興隆鎮的九盤河,在回龍村境內衝刷出一塊台地。
每當夏天,九盤河水位暴漲,台地上的村民就隻能繞路而行,走一趟要花兩個小時。
後為方便出行,鄉親們在河麵拉起了一條溜索。
為給台地上的村民服務,三法庭的法官會乘坐溜索往返於大河兩岸。
因此,當地人稱他們為“溜索法官”。
溜索高約10米,長約50米,索下是奔騰的河水。
我天生恐高,一鑽進溜索“轎箱”就心驚膽戰。
可是,我們卻不能不坐。
每次到河對岸,村民都給我們端茶倒水,噓寒問暖;我們離開時,他們還會一直送到溜索旁。想到這些,我又鼓足勇氣抱緊國徽,坐上溜索“轎廂”。
40米、20米、3米……頭暈目眩之際,我看到了河對岸來迎接的鄉親。
驚魂未定的我立即擠出一個微笑,而後將國徽抱得更緊。
每次坐溜索,舒濤就會滿麵驚恐,然後將國徽緊緊抱在懷裏。
那神情,既好笑,又讓人感動。
他懷抱國徽的樣子,就像懷抱著神聖的法律。
然而,跟我們碰到的其他困難相比,溜索根本不算什麼。
三法庭轄區有三個特點:高、大、上。
何謂“高”?轄區地處七曜山山脈和巫山山脈結合部,平均海拔1600米。
何謂“大”?轄區涵五個鄉鎮,幅員麵積950平方公裏,轄區人口達十餘萬人。
何謂“上”?
我們在送達法律文書、調解和登門審判時,需要翻山越嶺——從海拔200米的河穀爬到海拔2100米的山巔,是經常的事。
這樣的地理環境,有人戲稱:“出門就爬山,一山兩重天,懸崖頂上過,坐車就嚇癱。”
我們轄區還有一個特點——每年有大約四個月的雪霜期。
去年有一天,風雪交加。庭長和舒濤、王威去送達法律文書。
那次是庭長開車。
當天氣溫為零下10攝氏度,他的手心卻一直冒汗——山路積雪太厚,汽車轉彎時不敢刹車,隻能沿道路內側不斷猛轉方向盤。
等他們安全回到法庭,庭長的眼圈忽然紅了。
“有兩三次,汽車整個偏向了懸崖。舒濤剛結婚,王威才23歲,要是出事了,我怎麼向他們家人交代啊!”他說。
聽到那話,我們眼圈都紅了。
我來三法庭兩年多,每個禮拜平均下鄉三次,一個來回平均就要100公裏,累計行程都快繞地球一圈了!
製度之威
2014年冬天,興隆鎮政府會議室。
講台下,密密麻麻坐了200來號人——全鎮村(社區)幹部和司法調解員都到齊了。
講台上,程政清正用當地“言子”講解應對房屋土地產權糾紛的法律常識:“買賣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買賣做了又想反悔?你以為是下棋麼……”
一席話,引來笑聲如潮。
司法工作是一個技術活,在偏遠山村搞司法工作更是如此。
三法庭轄區人口基數大,普法、調解和訴訟工作量也大。要及時滿足群眾的司法需求,僅憑法庭一己之力不能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