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才女廬隱:悲觀主義者的浪漫情緣(1 / 2)

才女廬隱:悲觀主義者的浪漫情緣

婚姻美薈版

作者:成小晟

1898年5月4日,在福建省閩侯縣的一個前清舉人家裏,已有三個男孩的父母期盼已久的女嬰誕生了,可遺憾的是,女孩出生當天,她的外祖母去世了。沒讀過書的舊式母親於是就認定剛出生的女兒是顆災星,便把她交給了奶媽去喂養。女孩名叫黃淑儀,也就是以後大名鼎鼎的才女廬隱。

因為缺少母親的愛撫,兩歲時,廬隱就生了一身疥瘡,滿三歲還不會走路說話。後來,瘦小幹枯的她又得了極其嚴重的熱病,絕望的母親讓奶媽把她帶到鄉下。所以,在她模糊的意識裏,奶媽才是親娘,鄉下的玩伴才是良友。這樣的境遇導致父親赴任湖南長沙知縣途中接她時,大哭大鬧的她引得父親大動肝火,竟抱起她投向大海,幸虧被聽差搭救,才撿回一命。

離別奶媽,廬隱像斷了翅膀的小鳥。在她6歲時,父親因病去世,一家孤兒寡母頓時陷入慘淡。母親變賣家產去北京投靠弟弟,雖然舅父家大業大,可她依舊被母親勒令不準上學。寄人籬下的生活讓她過得還不如一個婢女,動輒就要遭受母親一頓打罵。

1908年,9歲的廬隱才被送到一所美國人辦的教會學校去讀書,但這是一所專門收容貧寒教友孩子的學校,生活的艱苦和冷漠,讓她數次生病,幾近殘疾。三年後,武昌起義爆發,殘忍的家庭竟拋下她躲進租界。後來,直到她考上了女子師範學校,才從母親和親戚的臉上看到些許喜色,於是,她拚命學習,以此來擺脫從小就被附加在身的厄運。

16歲那年,當廬隱全身心沉浸在對小說的追逐上時,母親卻關心起了她的婚事。對於結婚,她很害怕,就在這時,她在舅父家結識了一位表親林鴻俊。也許他落魄的家境讓她同病相憐,也許是家人的一致反對,原本厭惡結婚的廬隱竟然忤逆地給母親寫了一封信:“我情願嫁給他,將來命運如何,我都願承受。”母親最終妥協了,可條件是大學畢業後才能舉行婚禮。

1916年,18歲的廬隱中學畢業,可當時沒有女子大學,別的大學也不開女禁,她隻能謀得北平公立女子中學的體操、家事園藝教員養家,但很快她就辭職了。此後的兩年,為了擺脫家人的控製,她又去了安慶和開封任教。直到1919年秋,她才考取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在新思潮的影響下,她開始審視自己訂婚的對象,她發現林鴻俊雖然脾氣好,但思想平庸,與自己誌趣不和,於是,她主動解除了婚約。

22歲,廬隱大學畢業後又去當了教師,機械的工作和繁瑣的應酬讓她苦不堪言,但對文字的熱情卻依然不減,這期間她還出任福建老鄉會會刊《閩潮》的編輯。在一次同鄉會上,她結識了文學研究會最早的成員、北大法律係的高材生郭夢良。才情四溢的兩人沒謀麵前就各有好感,見麵後,更是相見恨晚。四目相對時,心已亂了分寸。雖然,他們彼此鍾情,但身邊沒有人看好這段感情,因為此時的郭夢良已有妻室。可愛情來了,任誰都阻攔不住,執拗的廬隱不顧一切,我行我素地於次年夏和郭夢良在上海舉行了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