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出兵(1 / 2)

聊齋覓仙路第三十六章出兵聊齋覓仙路第三十六章出兵---------..

“朕要派出大軍,滅了今世大尊!那個該死的居然是普渡慈航師弟,朕必不饒他!”

大執事,心中冷笑:普渡慈航,今世大尊這些以前都是慶安皇帝自己扶持的,想要抗衡道宮結果養虎遺患,反噬了其主,當真活該,一點也不值得同情

可是,他現在卻不得不幫助慶安皇帝,消滅今世大尊:“兩百萬兩銀子太多了,頂多八十萬兩,可以獻給朝廷平叛!”

慶安皇帝聽的是心花怒放,想不到這道宮這般尤其,原本獅子大開口,隻是漫天要價的手段,本來弄個四五十萬銀子,就已經喜出望外了!

朝廷不缺糧食,在京城周邊的幾個大倉庫裏,還存著幾百萬石的糧草隻是沒錢,運不到戰場而已

國之大事,唯祭與戎祭祀和戰爭的權力,卻是掌握在皇帝手中,朝臣們反對,頂多是用錢糧來掐住脖子而已這時候,錢糧解決了,根本用不著和朝臣商議!

隻用了兩三天時間,就準備好了一切出兵之事,朝廷上下驚詫莫由,不知道原本待罪之身的傅天仇,如何就成了這次平叛軍的主帥,許多禦使紛紛上表反對不管出於公心,還是私心,這傅天仇不善帶兵,連著兩次敗仗的事情是真的

卻不知道這次名義上的主帥是傅天仇,實際上暗裏卻是傅說一來是不要公開傅說,免得刺激道宮二來卻是以如今大廣的氣運,再冊封一個國師的話,根本承受不住冊封國師,浪費的氣運可以和一個實封的諸侯王差不多了,說不定猶有過之如今大廣風雨飄椰天柱損折,卻是再承受不住

當日,三萬經營人馬,誓師出征祭祀後土神州嶽鎮郝源川之類的行軍將要經過的方位和山川神,以太牢祭祀軍旗

慶安皇帝下罪己詔書並討賊之檄文雲:“……朕嗣服丕構,君臨萬邦爰以失德,天將其怒不念率德,誠莫追於既往;永言思咎,期有複於將來明征其義以示天下小子懼德不嗣,罔敢怠荒,然以長於深宮之中,暗於經國之務,積習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穡之艱難,不恤征戍之勞苦,澤靡下究情未上通,事既擁隔人懷疑阻猶昧省己……水旱連年,赤地千裏瘟疫肆掠,千家白骨……

怨氣凝結,力役不息,……轉死溝壑,離去鄉閭,邑裏丘墟,人煙斷絕天譴於上而朕不寤,人怨於下而朕不知,馴致亂階,變興都邑,萬品失序,九廟震驚;上累於祖宗,下負於蒸庶,……罪實在予……”

“……妖魔惑朕,而為普渡慈航反旗蜂起,是有今世大尊此皆為五蠱妖魔則也,必在禍亂天下,瘟疫四方……朕今討之,吊民伐罪……凡受災之民,免去五年之賦稅大軍過處,賑濟無辜赤子百姓……萬方有罪,皆在朕躬!”

詔書讀罷,三軍齊呼萬歲,開拔而出此時正是秋日時節,草肥馬壯,正是用兵時機大軍霍霍,赤氣衝霄!

或許有人要問了,這罪己詔,討伐詔書,為什麼要寫的這般,這讓老百姓如何能聽懂?卻不明白一個道理,在古代,這種詔書寫出來,本來就不是給老百姓看的,而是給那些能看懂的士大夫鄉紳階層們看的

所謂爭奪天下,爭奪的就是這個階層自古皇權不下鄉,根本不和小民百姓打交道而是和鄉紳士大夫這個階層打交道,地方治理,靠的還是他們這些

隻要爭取到了這個階層,自然就爭取到了整個天下而在另一個世界,天朝為什麼道德淪喪?就是因為在滿清末年,廢除了科舉之後,這個階層整體淪亡,鄉間市井之中缺少了一種道德約束的力量

一直到百年之後,社會依舊扁平化,缺少一種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傳承文明道德的階層所以道德水平才會不斷的劃入無底的深淵

大軍出征,走的是運河水路傅說在帥船上,仰望星空所有人都平心靜氣,不敢打攪傅說半點這裏每個人都知道,傅天仇隻是名義上的主帥,真正掌握大軍的還是眼前這個年輕的不像話的國師

也已經很深了,白日顯得喧鬧異常的運河,就變得安靜下來一個個白色的氣柱,在神州大地上豎起,這些都是如今造反,割據一方的反賊

聲勢最大的一路就是今世大尊了,已經席卷了數十個州府,要建立那種政教合一的陸上天國其他各處都不怎麼成氣候,隻有遠在遼西的莫吉人的氣運卻是越來越旺,自從擊敗朝廷的討伐大軍之後,就揮兵掃滅了箕國三千裏河山,幾百萬百姓,都被莫吉人吞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