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按照製來說,不管什麼時間,隻要喊冤鼓敲響,就必須開堂審案,這是規矩。否則禦使聞風,就能對不開堂的官員進行彈劾。
也是王朝統治天下的對不公的一個疏導方式。總要有給世間的不公和不滿留下一道窄門來進行宣泄!
三通鼓聲敲過,過了半晌裏麵就傳來一陣亂糟糟的腳步聲。大門是除了上官過來絕對不會打開的,那旁邊的側門就開了。一個衙役破口大罵:“誰他媽的吃飽飯沒事幹來敲鼓!”
傅說把鼓槌掛了回去,不慌不忙的退了一步,負手而立,道:“是我!”
衙役之中有認識傅說的,頓時就獰笑了起來:“這書呆子還真以為敲了喊冤鼓就能得到公道不成?等下過了堂,先把他下了大牢再說!”
就又看到了燕赤霞,一呆:“這個大胡子長這麼凶。難道也是來告狀的!”
燕赤霞的性子飛揚跳脫的,當下嘻嘻一笑:“就是,就是。這書生好不講理,居然搶了我的錢袋。我去找他理論,他還誣賴我說那錢袋是我搶他的,還請差大哥們做主!”
幾個衙役聽了,都哄堂大笑起來:“看你這大胡子這般凶猛,連個文弱書生都敢和你搶東西,當真沒用!”說著,就押著他們往裏麵走。
進了大門,便是儀門了。儀門前甬道東西兩側各有一蓮池,長六丈,寬兩丈。甬道下有三孔石券橋洞使東西兩蓮池連通。蓮池內植藕養魚。蓮池與“廉恥”諧音,寓意清水衙門,廉潔清政,出汙泥而不染。隻是現在這蓮池之中疏於打理,裏麵的蓮花早都枯死,倒真成了沒廉恥了!
儀門為“有儀可象”之意,表示縣令的行為能為民表率,是為進入縣衙後第一道禮儀之門。除重大慶典活動或審理重大案件,正門通常並不開放。儀門兩側設便門,東側為“人門”,又稱“生門”為平常人們進出所用;西側為“鬼門”,又稱死門,平時關閉,隻在處決死犯時才開門拉出行刑。
傅說回頭去看正門裏向這一邊,中間都挖有一個小木龕,裏麵供一個小神像,人們管他叫“不動尊神”。所謂的不動尊神,那其實就是衙神了。衙門裏的衙役小吏最擔心被官老爺罷斥攆走,要想老賴在衙門裏不動,全靠恭恭敬敬地侍候衙神,求他老人家保佑了。傅說看了兩眼,就知道這神弱的很,比臨河土地也強不到什麼地方去。畢竟也隻有衙門裏的那幾十個人供奉著,香火少的可憐。
“看什麼看?”傅說隻是多看了兩眼,就有一個衙役不耐煩了,使勁推了傅說一把。這下子力氣用的極大,原想是在這個不開眼沒事給他們添亂的書生一點好看的,但是這下子居然沒有推動。那衙役心裏就泛起了嘀咕:這窮措大的力氣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