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設更好的城鎮(1 / 1)

建設更好的城鎮

易鵬專欄·政經觀察

易鵬: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盤古智庫城鎮化首席研究員,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部研究員。新加坡《聯合早報》專欄作家,CCTV、央廣經濟之聲特約財經評論員,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的特邀撰稿人。著有《中國新路——新型城鎮化路徑》、《易鵬談區域經濟係列》、《低碳真相》等書。

黨的十八大把新型城鎮化提到了新的戰略高度,但各界對其的理解卻是五花八門。我認為新型城鎮化可用八個字概括理解:公平、集約、雅居、同步。換一個角度來解讀就是:以人口城鎮化為核心,以提高城市承載能力為支撐,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製度改革為保障。

八個字裏麵的“同步”是指“新四化”同步,包括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而新型城鎮化建設,工業、信息產業、農業和服務業等各種產業支撐必不可少。拉美國家目前城市化率很高,但由於缺乏產業支撐,不能提供農民進入城市就業的崗位,最終導致大量貧民窟的出現,社會也經常動蕩。這充分表明,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化是海市蜃樓,是失敗的城鎮化。

目前,全國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對西部全發達省區的貴州來說,在選擇重點產業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身與其他省去的“比較優勢”,借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新城鎮化建設的大戰略,做到有接、有創、因地製宜、放眼未來、產城結合,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合理確定城市的功能定位,走出一條適合貴州實際的城鎮化之路。貴州新型城鎮化發展,要警惕城市發展過分依賴“土地財政”的情況。目前,全國很多新城建設一味地靠賣土地、蓋房子。這樣導致的問題是,房地產開發的麵積過大,老百姓的收入跟不上,加上現在新城建設的房地產標準過高,以高端定位為主。但在現階段這一輪新型城鎮化,主流是越來越多的低收入農民將要進城,這種高端房產明顯缺乏更廣闊的購買群體來支撐。這就容易出現房地產空置率過高,最終推動了產業新城的空城化現象的產生。

就目前來看,貴州省還是人口淨流出的省份,同時也是經濟欠發達、產業欠發達的省份。在城鎮化過程中,貴州應該優先要考慮產業升級、產業擴大,重點在創造經濟崗位上下功夫,在提高自身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上做文章,不要盲目擴大城市建設。整體的城市建設要把握人口集聚的節奏,努力做到“以產引人,以產帶城,以城留人,以人促產”的良性循環。

結合貴州的實際情況,我認為貴州需要通過以下思路來推動城鎮化建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新型城鎮化“公平、集約、雅居、同步”的目標。

一是要合理布局產業新城。對於城市建設不能貪大求全。對於大部分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而言,開建新城一定要謹慎,即使要建設也必須采取集約的原則,盡可能用最少土地實現最大的產出和人口聚集,這也符合財力平衡的原則。這樣,貴州就需要對本省城市發展有一個總體規劃和發展目標,明確全省各個城市的建設定位,打造主次分明,功能完備的不同主題功能區,從源頭上防止各個城市功能重疊。

二是要大力培育服務業。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2年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為44.6%,相比歐美的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還相差甚遠。當前中國經濟最大的產業機會在服務業,就業最大的容納器也是服務業。

為此,中國政府將采取兩大政策來扶持服務業。一是簡政放權,釋放服務業發展的空間。二是通過營改增等稅製改革來推動服務業發展。產業新城必須要考慮這個巨大的產業增長空間,在醫療、教育培訓、文化、信息消費、旅遊休閑、金融等各種服務業領域加大投資建設力度,通過服務業來聚集產業和人口。同時,由於有了服務業的發展,也可以為以人口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路徑所必須提供的公共服務奠定基礎。

三是要強調產城一體。對於產業新城,不能隻考慮產業的聚集,必須考慮到產業聚集和人口聚集的同步。讓人和產業分離會加重城市的交通擁堵、提升能耗。因此,從城市規劃的角度,就要考慮到新城的產城一體化建設問題,盡量讓人在一個區域內實現工作、生活、購物、醫療、教育等目標,不要通過大量的人口流動來實現這些多元目標。

現在貴州在經濟上發展水平不高,城鎮化起步也比較晚,但這更可以發揮城市建設的“後發優勢”。可以學習其他省份發展中的經驗,吸取其他省份發展中的教訓,對以前的老路徑、老思路進行調整、提前轉彎,通過新思維、新路徑來更好地推進城市化建設,最終達到後發居上,用更小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建設出更好的城鎮。(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