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新常態
當代聲音
作者:本刊評論員
8月19日至22日,省委中心組舉行學習讀書會,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和對貴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學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堅持開放帶動、創新驅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主戰略,推動後發趕超和全麵小康新跨越。
新常態是中央針對當下經濟發展態勢提出的調整思路,其內涵是我國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重要階段,我們的發展正在從低成本、低效率向高成本、高效率時代轉型,正在從30餘年的粗放型高增長“常態”進入依靠改革創新、科技進步的高質量發展時期。就全國而言,在新常態時期,增長速度是在下台階,而發展質量必須上台階。
就外部環境而言,新常態意味著貴州的後發趕超、跨越發展麵臨著“高成本時代”帶來的巨大壓力,同時也會迎來諸多新的機遇。壓力在於新常態時期的要素成本、投資成本提升,資本對項目品質的要求會更加挑剔,而貴州創新能力總體依然滯後,會麵臨更加激烈的區域競爭;機遇在於新常態的倒逼機製,會促進對外開放、投資與營商環境趨於成熟,內生動力逐漸增強,有待開發的資源、山清水秀的環境、富有誠意的政策等等,共同構成貴州在新時期的巨大魅力。
“不含水分”並且以綠色發展為前提的“兩位數增速”以及繼續壯大的經濟規模,符合貴州擺脫貧困落後的戰略實際。在向全麵小康邁進的關鍵階段,衡量快速發展是否有效率,需要把眼光重點投向民生事業,就業、教育、醫療等是否有符合社會預期的新變化。對於一個擁有4000萬人口的發展滯後省份,民生領域的根本改觀,經濟總量的強大實力支撐不可或缺。“要看GDP,但不能唯GDP”、“不以GDP論英雄”,這些理念亟需深刻融入貴州發展大局。
新常態所體現出的決策與發展勇氣是巨大的,改變堅持多年的粗放思維、扭轉“路徑依賴”,並非易事。尋求新的效率途徑需要智慧。“三期疊加”階段,改革創新是否有實質進展、風險防範是否具備有效屏障、對曆史遺留問題能否找到合理解決方案等等,都是新常態環境下的決策主題。當前,貴州同樣麵臨諸如由房地產業引起的係統風險、金融領域的不良債務、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等問題,“陣痛期”、“消化期”要化解的“風險點”比較複雜,確實應該引起重視。
開放創新是貴州在新常態時期的戰略要求,科學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開放創新的勁頭與舉措非常關鍵。動真格、見真招的體製機製改革,更具實業基礎的產業培育與園區建設,不斷改善與優化的基礎設施,以及良好人才環境和不斷提高的勞動力素質,能為貴州開放創新提供推動、支撐以及保障力量。開放創新將為貴州堅守“兩條底線”打開廣闊視野,讓貴州釋放更強發展活力,從而以更有效的發展思路適應經濟新常態。
新常態時期,對貴州而言,有兩個判斷值得重視:第一,在今後的發展中,經濟增長不可能再達到“十一五”時期的12.6%和“十二五”初期(2011年為15.0%)的速度;第二,貴州省也不可能再實現兄弟省份在相同發展階段的高增速。但是,貴州依然需要較快增速和擴大總量,需要資源價值的再認識,更需要遵循市場規律,創造改革開放新格局以提升發展效率和品質,這是適應新常態的正確態度。(執 筆/嶽 振 責任編輯/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