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野生虎長嘯山林
卷首語
作者:德治
約200萬年前,虎起源於中國。華南虎被認為是所有虎的祖先,是一個原始的類群。而後隨著時間的推進,虎的適應能力逐漸增強,棲息範圍不斷擴大,從西伯利亞的寒帶針葉林到東南亞和南亞的熱帶雨林,甚至海岸紅樹林,都能見到其孤獨而彪悍的身影。
它不像獅子那樣陽光霸氣,不像豹那樣隱忍冷酷,也不像狼那樣蒼涼悲愴,但是,它在茫茫雪域中的縱情馳騁,它在幽幽山穀中的傲然長嘯,它在灌木叢中的細嗅薔薇,它在荒蕪沙場中的浴血重生,一切的一切都被曆史記載下來,被永遠地銘刻在森林的每條河流,每潭湖泊中。
17世紀早期,世界上共存在8個虎的亞種,分別是裏海虎(新疆虎)、孟加拉虎、印支虎、西伯利亞虎(東北虎)、華南虎、爪哇虎、蘇門達臘虎以及巴厘虎。
可到了19世紀末期,由於虎皮毛不斷增值,導致中亞以及前蘇聯遠東地區虎的數量銳減。
1937年,最後一隻巴厘虎在泰國巴厘島西部的森林裏被射殺。
1940年代,大規模的伐木活動使東北虎棲息地遭受嚴重破壞。
1952年,前蘇聯成為第一個明令禁止獵殺虎的國家。
1970年代,裏海虎滅絕。
1980年,最後一隻爪哇虎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的動物園中去世。
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頒布,虎被列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
2004年,馬來虎被確認為新的虎亞種,此前一直被歸類為印支虎的一個種群。
2005年,俄羅斯宣布國內東北虎數量達到近500隻,比50年前增加10倍,成為虎保護的成功典範。
100年,於200萬年的虎物種史,隻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間。然而就在短短的百年裏,虎,這居於食物鏈頂端的王者,卻因為棲息地的喪失和人為的獵殺,從9個亞種下降至6個。巴厘虎、裏海虎、爪哇虎永遠地消失了,而其他虎種也都瀕臨滅絕,生死存亡僅係於一線。曾經叱吒於山川叢林之間的強者,曾經優雅而神秘的“大貓”,麵對著日益惡劣的生存環境,已成為人類的保護對象。
虎是自然生態平衡的象征,它維持著森林的茂盛和水源的潔淨。野生虎種群的生存與發展,關係到生態係統的完整和健康。虎的滅絕,意味著地球生物鏈走向崩潰。為呼籲人們樹立野生虎保護意識,7月29日這一天被定為“世界愛虎日”,本刊本期推出《心係野生虎》專題,希望以此來引起更多人對此事的關注。
從虎的起源、發展、文化講起,帶您進入令人神往的森林深處;記錄在印度騎象觀虎、乘車尋虎的經曆,帶您感受近距離追蹤老虎的新鮮刺激;聚焦東北虎的生存困境,探索其生死存亡對生態係統的影響;講述人們在拯救野生華南虎、東北虎、孟加拉虎等方麵所作出的各種努力,展現野生動物保護事業升騰的希望——
願野生虎長嘯山林,永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