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覺與不覺(1 / 1)

覺與不覺

視界

作者:海星

佛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它是“智慧、覺悟”的意思。佛是覺悟了的人,不覺是我們,凡夫俗子。

佛教傳入中國已逾1800年曆史。佛教教義律法在中原大地上遷延流布,從西域至南亞,人種雜居,疆域迭更,與儒家經典、本土道教雜糅共生,已經深入華人骨髓。佛教中輪回、生死、善惡,煩惱、妄想、執著、智慧、圓滿已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基因,更大而化之為一種無所不在的生存觀念。

認識自己,就是要解決生與死的問題。子夏的攝影作品《覺與不覺》,試圖借助於影像的手段,來探究人與佛之間的關係,在她眼裏,佛是人的諸多可能性中最好的那一種。因此,這是一組極具觀念性的攝影。在她的作品中,光和影依舊存在著,清晰和混沌不再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甚至常常是令人深思的導引者。她擅長用微距鏡頭入微見宏地展現花卉魚鳥的細節,水墨流動的旋律,仿佛世界在時間的流淌中將無數人間的悲喜歡樂裹挾帶走,人生在苦痛中修為,在智慧中圓滿。她的作品是安靜的,仿佛人生在無常中走向寂靜。

英國詩人布萊克寫過這樣的詩句:“掌心握無限,刹那是永恒”。在《覺與不覺》中,子夏用花卉和飛鳥比作芸芸眾生,給尋常物象以生命的煥然一新,這也就是佛法裏講的“一切智”。也許,這樣探尋人精神世界的嚐試,暗合佛法中的“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