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防震:從預警到預報(1 / 1)

盡管地震預報是世界性難題,國際上主流科學界認為地震還無法準確預報,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在地震預報上的畏首畏腳和無所作為。欣喜的是,玉樹地震後有關專家建議,我國應在不放棄研究地震預報的同時,不斷加強地震多發區域的地震台網建設,逐步建立地震早期預警係統。

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雖一字之差,但反映的可能是兩種思維和行為方式。如果認為地震預報不準確而不去做,是一種保守和畏難觀念。然而,即使認為地震預報目前難以做到,但並不停止探索的腳步,而是嚐試著有所作為,這是科學的和發展的觀念。

地震預報是在地震尚未發生之前告訴人們何時何地將發生何等規模的地震,而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生時或發生後,利用距離地震發生地最近的地震台快速確定地震的基本信息,在地震波還未到達另一個可能遭到破壞的地區,告知當地人們采取應急措施。這是一個時間差的問題,科學技術是可以做到的。日本在這方麵已經有了成功的實踐。

2008年6月14日上午8點43分,日本東北部的岩手縣和宮城縣等地發生裏氏7.2級地震,日本政府稱,他們提前10秒在日本部分區域實現了由電視等媒體發布的地震預警。

日本研發的一套“緊急地震速撤係統”正是通過時間差來對地震做出預警。地震發生時,一般是破壞力較小但速度較快的地震波(簡稱P波)先活動,接著就是破壞力大但速度慢的地震波(簡稱s波)出現。兩種震波之間存在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差。日本研究人員使用儀器探測出P波後,迅速發出預警。在s波來臨之前,人們可以得到幾秒到十幾秒的寶貴逃生時間。而且,利用這幾秒十幾秒的預警時間,可通過自動裝置暫停煤氣、電、水、核電站、化工廠等的運行,避免次生災害發生。

當然,我國與日本相比在地震預警方麵存在一些困難,如首都圈地區以外區域的台網密度和監測力度還非常不足,技術上也存在局限等,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能去嚐試和探索。

地震是我們麵臨的龐大的未知世界的一部分。今天,人類對其探索還談不上照亮了一點或幾個點。但是,正如法布爾所說,如果我們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移動探索之燈,隨著一小片一小片的客觀世界被認識清楚,我們最終也許能將地震成因的整體麵貌的某個局部拚製出來,因而有可能從地震預警走向地震預報。(文章代碼:1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