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 單身麗人隱秘情感報告:9成床上不孤單(1 / 2)

三年前就曾經有報道說北京的大齡單身女性已多達80萬讓人感到略為恐怖的是女性單身者居然是男性單身者的兩倍也就是說女性要在比自己數量少一半的男性中擇偶有學者說現在正處於第四次單身潮前三次分別是上世紀的50年代當我們驚歎單身麗人們“人單身不單、身單性不單”時,更應該關注她們隱秘的情感世界和真實的生存狀態。

1、同居型:徘徊在喜歡與愛之間

生活狀態:除了沒有辦理法律手續,其他與夫妻基本無異。

感情特征:在喜歡與愛之間,比喜歡多一點,距愛情差一截。

實例:29歲的Carina是標準的大齡單身女白領,在一家中等規模的IT公司做中層。在大學時代她有過一次燃情的戀愛,後來因為男友出國留學而分手。此後,身邊不乏追求者,有的是大學同學,有的是工作中認識的同行,但是她都沒有感覺。

後來在公司老板和同事們的攛掇下,與本公司的財務經理拴了對兒。春節的時候結伴先後去了雙方的父母家,兩個同是外地來北京的大齡青年,似乎從開始就有些心照不宣的東西。不管結局如何,先讓催婚的家長放下心。其實兩個人搬到一起住之後,從來沒有談起過結婚的事。

Carina和男友之間不能說沒有感情,但是,她覺得那種感情並不是愛情,而是比喜歡多一點,比愛情卻差一截。她的根據是:我能夠容許自己和他在一起,我也能夠和他像夫妻那樣生活,但是我從來沒有過那種心跳的感覺。她把這一點坦率地告訴了男友,兩個人都承諾,隻要有一方找到更合適的另一半,他們就坦然分手。

解讀:按照通行的標準,同居不是結婚,沒結婚就是單身。這種同居中的單身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重要的不在於他們的生活狀態,而在於他們的感情特征,在喜歡與愛之間徘徊,最終有可能的結局是:沒有愛上,也不再喜歡。

女性與男性相比,更注重於對愛情的追求,期待擁有那種青澀的校園戀愛時代感受過的“心跳”。單身麗人往往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30歲之前,我還要再努力一下。白駒過隙,歲月就在彈指之間。可能珍惜眼前得到的是更好的選擇。

不過,他們的坦誠,互相的理解和寬容,是80後特有的氣質。不應該被誤讀成對感情的隨意和不負責任。

2、周末情人型:感情孤單遠比生活孤單痛苦

生活狀態:周末或者平日,一兩天的相聚,四五天的分離。

感情特征:愛情多多,但又有點複雜,間或伴隨著有緣無分的無奈。

實例:他有家,她知道。但她確實愛他,愛到他可以有家,可以當著她的麵接老婆的電話,愛到從來沒有提過讓他離婚。如果愛到因為不能獨占,所以甘願分享,誰也無法否認這是真愛。她知道這種關係沒有結果,但她也沒有想過要結果。她安慰自己的話是:情有所係就好,感情孤單遠比生活孤單要痛苦,何況還時常能有他來陪伴。閨蜜說她太文青,她苦笑著承認。

並非所有周末情人型的單身女性都是因為對方不方便,她們之中有的是因為雙方都喜歡這種有距離感的生活,有的是嚐試在穩定的關係下雙方有相對自由的個人空間,還有的是因為篤信“距離產生美”,讓每周不相見的那幾天為愛情保鮮,如同放進零度冷藏的冰箱。

也確實有單身女性感覺每天和男友在一起好煩,好想發脾氣,而周末情人的生活讓她變得珍惜相聚;當然,另一個結果是讓她滋生了對終日廝守的婚姻生活的恐懼。

解讀:暫且把道德評判放在一邊,先來為愛情鼓掌。常常有文章暗示:大齡剩女是家庭穩定的嚴重威脅。但是你掃視一下身邊發生的婚姻劇變,有幾個是因為大齡單身女造成的?近期頻繁曝出的貪官情人有哪個是大齡單身女?對單身女性來說,內心最大的隱痛不是身無所寄,而是情無所寄。社會不應該把所謂“大齡剩女”汙名化,更不應該讓她們承擔一些本不該她們承擔的社會壓力。

3、搭夥吃飯型:與現實坦然相對

生活狀態:所謂“搭夥吃飯”,就是下了班一起做飯、吃飯,然後各回各家,各睡各床。隻是偶爾也會有親密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