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學院的校訓是:“多元集納、自強創新”,它是魚化龍精神的集中體現。校訓體現了一個學校總體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它立足於當今又關乎著學校發展的未來。這一校訓是學校對所有外事人(包括學生和全體教職員工)的總體要求,校風是這一總體要求之下的具體要求、是校訓的體現和表現;校訓與校風比較,校風主要隻涉及學校自身、是學校內在和內部的約束、要求及風氣的養成,而校訓主要也是涉及學校自身、是對學校全體人員的約束和要求,但它還影響和波及到學校以外,向全社會、乃至全世界表明、倡導、傳遞著自己的思想、理念和信息。世界及中國名校有代表性和標誌性的校訓很多,“多元集納、自強創新”與當年蔡元培先生為北大提出的“兼容並包、思想自由”有異曲同工之契合。正是北大的這一校訓為它向現代意義上的大學轉型奠定了基礎。蔡元培是近現代北大發展和中國教育發展一個裏程碑式的人物,蔡元培之於北大如梅貽琦之於清華。毛澤東對蔡元培的評價是“學界泰鬥、人世楷模”,蔡公當之無愧。“多元集納”之“元”就是辦學的各種因素,主要指人、思想和物質條件。首要的是人,“人”有兩個方麵,即學生、教師及學校的管理者。生源是學校的生命,我們的學生不隻是本省、而是全國,不隻是國內、而是全球,有了廣泛的生源,我們的學校才會活水清源、生生不息。名師出高徒,沒有好的老師和高明的管理者就教不出好學生,就管不好學校,我們就是要吸納天下所有名師高賢,共同完成辦學這一宏偉而光榮的事業。正如我們國家社會還處於初級階段的現實一樣,我們的學校也還處於初級階段,基於當前學校現有的條件和國家所提供的優先支持,我們隻能“自強創新”,即學校的發展主要應當立足於自身發展和自身努力,有道是事在人為、人定勝天。龍就是“多元集納、自強創新”的化身,它集中了世間許多異獸猛禽的優點和優勢,吸收了天地日月的精粹和精華,成為世界的最強者,也正因為是最強者,它化育萬物的能量和能力主要來自於自身,是自覺自為的行動。外事學院就是教育界的一條中國龍,一條永遠年輕、充滿活力的龍。龍的精神、魚化龍精神,已成為外事學院及所有外事人的特質。
三、在與同類院校比較發展的優勢顯現
“天時、地利、人和”是辦成一切事情必不可少的條件,辦學也不例外。“天時”就是當今時代的好環境、好條件、好政策,“人和”就是外事人所具有的特質——魚化龍精神。走過國內外許多院校,唯一把“地利”做到極致、能做到極致的隻有外事學院。西安外事學院就在西安的魚化寨,就在鯉魚跳龍門的省份,藉此地域特點,我們、也隻有我們能把魚化龍精神作為具有學校特色的主體思想,大力教育它、倡導它、宣傳它、宣揚它,廣收學生、廣納賢才,內強思想、外樹形象,以辦好學校,發展我們的事業。天設地造、天曉得,外事學院與它的所在地冥冥中就有著天緣巧合。我們不是宿命因而才有了西安外事學院這一魚化龍的場所。從這個意義上講,若西安沒有魚化寨這個地方、論者,白雲千載空悠悠,魚化寨存在了幾千年也不見有什麼高等學府在此設立,它隻是一種客觀存在,而關鍵是外事學院的創辦者他就選擇了這個地方,並設身處地的充分利用了它,若西安外事學院不在魚化寨,它還是西安外事學院嗎?在西安人、乃至許多外地人的印象裏和思想中,西安外事學院已是魚化寨的代名詞,一提魚化寨必有外事學院,這一程式是“在中國的西安有個魚化寨,魚化寨有個西安外事學院。”當代中國高等教育、特別是民辦高等教育在競爭中存在、比較中發展。處於化魚成龍之地是西安外事學院的地緣優勢,而這一優勢又是別的院校不可取代和不能複製的,從這個意義講,魚化龍精神——對於它的發揚、發揮和充分利用是學校能夠在比較和競爭中優勢發展、優先發展的一個重要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