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本期大圖—亨舍爾HS.123A—1的中國往事(1 / 1)

關於本期大圖—亨舍爾HS.123A—1的中國往事

模型廣角

作者:陳應明 鍾義輝

1932年,納粹德國在希特勒執政後開始重整軍備。在航空方麵,除將一些原民用的飛機改為軍用外,還大力研製新的軍用飛機,亨舍爾(Henschle)123戰鬥/攻擊機(Hs.123)便是其中之一。

Hs.123戰鬥/攻擊機於1934年研製成功。該機除副翼、升降舵麵及方向舵麵是蒙布外,其餘均為鋁合金蒙片。它的上下翼間裝用了一副較大的支架,沒有加強張線,這在當時同類型飛機中獨樹一幟。1935年5月8日,該機以HS.123A-0的正式編號首飛並分批投產,隨後便小批量投入西班牙內戰進行實戰驗證。Hs.123型戰鬥/攻擊機雖然產量不多,但直至1944年才全部退役。

中國在1936年左右曾聘請過一批德國軍事顧問。可能是接受了他們的建議,通過駐香港的德商行以2 017 600馬克的價格購買了12架HS.123A-1型戰鬥/攻擊機。1938年初,飛機組裝件、配備器材及專用工具等運抵香港啟德機場,後轉運至衡陽第1飛機修理廠裝配。同年6月4日,組裝好的飛機被配屬到空軍直屬15中隊,編號為1501~1512。該中隊初期集中於南昌訓練,陳尉文為隊長、餘平想為副隊長。6月18日,當1507、1508、1510號機在吉安訓練加油時,突遇日機來襲。三機緊急起飛截擊,但因高度欠佳雙方並未接觸,日機投彈後逃脫。盡管無功返航,卻也是該隊的首次出戰。6月28日,副隊長餘平想率機5架,每架攜帶4枚50千克炸彈,首次由南昌起飛攻擊馬當江麵日艦時(附注),先遭日艦高炮還擊,又遇日“中島95”水戰截擊兩次。1510和1511號機均受輕傷,所幸安全返回基地。後又多次參加轟炸日艦,HS.123 A-1一直未被擊落,但受傷與發生機械故障的情況卻不少。其時,馬當戰役已臨近結束。同年8月,剩餘飛機被撥交駐梁山的驅逐機(當時稱戰鬥機為驅逐機)總隊共同集訓。10月22日,日本出動18架戰機空襲梁山。接到警報後,餘平想率領能使用的4架HS.123 A-1配合該隊另外幾架“霍克-Ⅲ”及“伊-16-6”升空攔截日機,未能截擊到。

1939年6月1日,原34中隊改為空軍直屬中隊,被派往蘭州驅逐總隊共同受訓。7月5日,原15中隊隊長及隊副率領剩餘4架HS.123A-1從遂寧飛往蘭州,與34中隊的飛機共同作為教練機集訓。然而當時34中隊已使用“伊-16-10”新機,老舊的HS.123A-1性能已不符合要求。4個月後,15中隊人員先後分配到空軍各單位。除留各隊編製外,所剩4架HS.123A-1封存退役。1940年12月1日,直屬15中隊正式撤編,HS.123A-1損壞的部件被用作航空教材。其中一架較完整的飛機被移交給位於四川灌縣的空軍初級學校作為教學示範之用。

注:1937年 8月13日,日本發動上海戰役後,日軍艦企圖沿長江直侵我國內地。為阻止日軍,我軍將已退役的一批舊軍艦及船隻自沉於江陰河口。而留存戰鬥的“逸仙”號及3 000餘噸的“寧海”號巡洋艦在反擊日機攻擊時被炸沉。部分入侵的日艦則在馬當水域遭到中國空軍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