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3無人機大賽現場記錄(3 / 3)

可以肯定,如果能夠將“紫電”上的等離子氣動控製技術進一步成熟化而應用於全尺寸飛機,其成果將是十分可觀的。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穩定飛翼技術驗證機

飛翼布局飛機在氣動和隱身方麵的優點如今早已耳熟能詳,而飛翼布局飛機由於航向穩定性不足帶來的荷蘭滾模態發散問題一直都是該布局飛機設計中繞不開的一個結。一般的飛翼布局飛機解決這個問題無非兩種方法:在翼尖安裝垂直安定麵,或者直接給飛機增加電子增穩係統。但這兩種方法從本質上來說都可謂治標而不治本,在解決航向安定性不足的同時又帶來新的問題——結構增重、係統複雜度增加、飛機可靠性下降等。

北航“淩霄隊”針對飛翼布局飛機航向安定性不足,提出了“第三種解決方法”:完全依靠飛機的氣動外形優化,通過合理的氣動扭轉和上下反角優化分布,真正實現飛機的自然穩定,使飛翼布局飛機不依靠電子增穩係統,也可獲得與常規布局飛機相似的飛行品質。

這項技術對於軍用飛機和民用飛機都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軍用飛機依靠該技術能夠有效提升飛機的任務可靠性,降低對電子係統的依賴,從而提升飛機在複雜戰場上的生存性。民用飛機通過使用這項技術可以提升係統的可靠性,即使在飛機全套電子係統都發生故障的環境下也能留有足夠的安全餘量,為民用飛翼布局飛機的使用增添一重保險。

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獨行者”單旋翼飛行器

“大刀”對許多航模愛好者來說都不陌生。這是一種特殊的直升機,沒有複雜的變距機構,沒有相對固定的機身,整架飛行器在位於機翼一側的動力推動下圍繞質心旋轉從而產生升力。早在建國初期,我國航模隊員就曾利用這種布局的直升機打破過世界紀錄。從氣動性能上來說,“大刀”是足夠誘人的,但由於它時刻都處在自轉當中,沒有一個部件角速度為0,使得這種飛行器在過去一直不能由人進行有效操縱。

前不久,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美國國防部高級技術研究局DARPA的資助下完成了可控“大刀”的研製,在公開的視頻中稱靈感來自於“楓樹的種子”。本屆無人機大賽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獨行者”隊也從楓樹上得到了靈感,完成了他們的單旋翼飛行器“獨行者”的研製。

在電子係統的輔助下,“獨行者”可以在旋轉中獲得方向,並根據不同方向連續不斷修正偏轉機翼後緣的操縱麵,從而實現在地麵人員的遙控下有效控製無人機的姿態與航向。從賽場上看,南航“獨行者”飛行穩定,能夠在操縱手控製下至指定目標完成定點著陸。因其外形簡單尺寸緊湊,所以未來很適合作為單兵無人機在巷戰中進行定點偵察。

除了上麵介紹的項目,山西大學能從水底上浮並起飛的“水母”四旋翼飛行器、北京理工大學設計的能飛能爬的“精靈蟲”無人機,以及四川個人選手帶來的由3D打印製作的無人機都給大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此外還有很多優秀的作品限於篇幅無法一一詳細介紹。令人遺憾的是,由於賽程安排的原因,創意賽飛行演示幾乎沒有觀眾參觀,場內場外基本就是各個參賽隊員的“獨角戲”。這樣精彩的大戲沒人捧場,多少給眾創意賽參賽隊員留下了一些遺憾。最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紫電”隊以最高分數將本屆大賽的唯一一份大獎收入囊中。

大賽特邀專家勃魯少夫曾說過:無人機除了一般的軍事、農業等用途外,更重要的作用是能夠作為一個載體,讓年輕人獲得學習,獲得實踐,從而真正了解航空。本屆無人機大賽正是這樣一個平台,將全國航空領域的青年人聚集到一起,同台表演、切磋技藝。他們通過參加比賽能得到的,絕不隻是比賽獎項本身。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透過本屆無人機大賽中閃現的各個年輕的參賽隊伍可以相信,中國航空工業的明天定會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