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我就不懂了,馬上說道:“老先生,你說的一切都對,是世間難遇的活神仙,我麥子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小時後家裏窮,兄弟姊妹又多,父母隻好把我抱養給我師傅,如何是一報還一報呢?”
終於看到他微微搖頭,微笑看著我,就像要把我透視個徹底:“不是不是,我問你,你可知道自己親生父母是誰?可有往來?”
“知道,也有往來。”
“是自小就知道,還是長大成人後才知道?”
“自小就知道。”
“你幾歲抱養給師傅。”
“兩歲。”
“這不就清楚了嗎?可有人白白幫人養兒子的?你師傅肯定是獨身一人,身有殘疾,無法娶妻生子,這樣的人,把你抱養過去,怎麼能讓你自小與親生父母來往,豈不是白抱養一個兒子,這不是純粹是為別人養兒子嗎?你可願意?”
他接連提出的疑問,使我覺得他又太過武斷,我解釋道:“師傅當然不希望幫別人家養兒子,是我小時侯無意中聽到了我的來曆,所以才與親生父母相認、來往的。”
他根本不相信我的話:“麥子,你是學過算命的人,你是用自己的邏輯迷惑自己,你想想,誰會去抱養一個臨近人家的孩子呢?拜幹爹幹媽的事情倒是很多,就算沒有孩子的人希望自己有孩子養老送終,也決不會去抱養一個臨近人家的孩子,除非是光明正大的過繼,這也是有的,過繼是不必對孩子隱瞞的。你決不是抱養,不會這麼巧,被你無意中聽到,而且你自己的親生父母還就在不遠處。”
這番話把我弄糊塗了,難道我的記憶都是假的嗎?我從前的生活也是假的嗎?不可能的,決不可能,生活的烙印那樣深刻,我有些忘了尊重,大聲的辯解道:“不對,就是我爸媽不要我了,把我送了人,我記得清清楚楚。”
他依然和藹:“好,麥子,你先保留你所有的認定,聽我說,有沒有可能是這樣:你兄弟姊妹多,家裏窮,父母經常打架,也經常打孩子,幾個孩子中,你最反叛,你討厭家裏窮,害怕挨打,你常常往你師傅家裏跑,次數多了,你師傅本是孤身一人,喜歡上你這孩子,便給你父母建議,他一個人沒什麼負擔,養得起你,收你做個徒弟,他會當你是他自己的兒子一樣,等你長大以後,自然會懂事的,至於你長大後認誰,你師傅也覺得無所謂,他的財富死了也帶不走,不能無人繼承,既然與你有師徒之緣,百年以後所有的財產歸你,讓你以後就跟著師傅生活,讓你父母別管了。你父母家裏本來窮得無可奈何,你的師傅願意百年以後財產由你繼承,再加上父母覺得你太過反叛,不如就依了你師傅,還能不讓你跟著家裏一起受窮,這樣,從此你就跟了師傅。”
見我疑惑,他又說道:“所以,你自小跟著師傅生活,你也能與原來家裏人正常往來,旁人也都知道其中緣由,無人說三道四。你自己記恨父母打你,覺得家裏那麼窮,就不該生下你來遭罪,所以認定自己是被父母拋棄的人,當自己是抱養給師傅的兒子,你不必相信我,平日裏仔細想想,我的話是否更有道理。”
這老頭子的一番分析,使我墜入雲霧裏,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一切,心像被堵住了,嗓子也被堵住了,我很清晰的看著老頭子,又看看聚精會神的梁鳳書,竟然不能說出一語來反駁老頭子的話。
他自顧自似的繼續說道:“你為什麼出門,出門有錢了為什麼不回家,一來是你反叛,因為你受的那些苦、受的那些氣、受的那些窮、挨的那些打,你記恨你的所有親人,從此再不願回故鄉。第二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是你在家裏犯了錯,你沒有臉再回去,這個錯就在你的手邊,你太過反叛,失手殺了你師傅,卻有人幫你圓謊,拿錢讓你逃離故鄉,讓你逃得越遠越好,過些年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