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巧若拙的內斂之美(1 / 1)

——宋靜亮書法藝術欣賞

作品欣賞

作者:嚴紀照

宋靜亮自幼勤習書畫,繪畫方麵初臨宋元,近研黃賓虹,頗得心悟。書法自漢碑人手,兼習簡、金、甲骨、隸等,至章草,方得初成。章草書法是我國書法藝術中一朵瑰麗的奇葩。是漢字草書的一體,它是從篆書、隸書發端蛻變而來的,也可以說是最早、最古樸、最規矩的草體係。這一書體樣式的本身所表現出來的與其他書體不同的藝術風格,是字不相連,筆畫整齊,疏朗有致,流動飄逸,大小不等,儀態美觀。其藝術審美原理亦離不開它的藝術原形,即漢字之本體。

宋靜亮的章草。追求古拙而不追求華巧,追求一種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藝術境界。他的章草書尋求的是內在美和自然瀟疏之趣。古拙是內在追求,是整體書風流露的氣息;而這樣的作品仔細讀來,卻是風華內斂,別有情致。宋靜亮將之視為章草的最高境界,而這種境界是在書寫的過程中自然流露出來的,或突出分勢,或延長橫畫偃波,或張揚上鉤態勢。在常度中求變化的,體現了古拙之趣和流美之風的錯雜交融。並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由母體——隸書帶來的分別相背之勢、翩翩向上翻飛之意。

宋靜亮書法渾樸遒潤,去其結字過於往複回環之處,進而融會古今,上究皇象、索靖之規範,得章草之體貌;體悟漢簡之從便,得章草之精神;兼取沈曾植之生拙,會碑帖兼容展促變態之意;旁通於右任行草之大氣,得磅礴自然洗練衝和之美,他更是從黃賓虹書畫作品中的以畫人書得到啟示,發現黃賓虹以繪畫中的淡墨、宿墨和漲墨人書極大地豐富了書法用墨的層次,並以上述心得豐富和提升自己的書法境界與書法表現力,完善了自己渾樸中寓儒雅,生拙中露幽默,自然率意中盡筆墨結字之變而真情流露的獨特風格。

宋靜亮的章草以隸篆為基質,在中鋒為主的運筆中出以生辣複佐以雄厚。體態宕跌而出以酣暢,與當下書壇章草的流行樣式不類。在書法創作裏,筆力是情意賴以存身的基礎,宋靜亮的章草在運力時始終不疏離筆意所載之情。筆意所載之情又與筆力和變異的筆法互為表裏,因之堅守了書法創作中“寫”的本質規定,而不落“畫字”的時弊,這是他知會書道技之為用的重要之處。

作者簡介

宋靜亮,字苦盒,號積星子,山東蓬萊人。1963年生於濟南,現為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鐵路作家協會會員。

其作品曾獲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書聖杯”中國書法篆刻大賽優秀獎、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主辦的第三屆“火車頭”文藝群星獎“群星杯”美術書法攝影大賽二等獎、山東省第三、四屆“振興中華杯”書法篆刻大賽二等獎和優秀獎。2005年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五一文化獎”,被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授予“火車頭職工藝術家”稱號。2006年榮獲山東省總工會“五一文化獎”美術書法展一等獎。現供職於濟南鐵路局濟南建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