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新聞

電子新聞

第四屆全國高校

電子信息實踐創新評選舉行

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的第四屆全國高校電子信息創新作品評選活動的終評於2013年10月26-28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近百所高校的250項作品在終評時獲獎。

全國高校電子信息創新作品評選活動是中國電子學會為落實國家科技興國、人才興國戰略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推動高校電子信息實踐教學的深入開展、促進高校工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而舉辦的一項重要活動,從2010年開始,到今年已經是第四屆了。

本次活動共進行了兩天半。第一天為作品評審。來自清華[微博]大學[微博]、北京大學[微博]、北京理工大學[微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微博]、北京郵電大學[微博]、北京工業大學[微博]、北京電子信息職業技術信息學院及北京電子科技學院的15位專家擔任本次大賽的評審專家。評審按照參賽者的不同共分為高職組、基礎組、綜合組、創新組、研究生組及教師組五組同時進行。來自全國100餘所高校的近300個作品參加了本次評審。整個評審過程采用公開的方式,選手進行作品陳述、演示,然後評委問辯,所有參賽選手及教師都可以參與聽辨。

第二天上午,一部分分會場繼續評審,評審結束的分會場與評委麵對麵交流。第二天下午是參賽作品展示交流會,在交流展示會開始前,舉行了簡短的開幕式,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王玉生代表學會致開幕辭。

在作品交流會上,組委會同時邀請了北京市中小學[微博]校的教師到場觀摩,使活動能夠惠及更廣泛的人群。第三天上午進行的是大會交流、專家點評及頒獎。評審專家從本組評選的作品中挑選有特色的作品在大會現場演示,並由本組的專家組組長現場點評,同時,專家組組長還對本組的作品做一個全麵總結。

高職組有來自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的“基於STM32單片機的簡易頻譜分析係統”、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基於藍牙控製的智能小車”、基礎組有來自西安培華學院的“基於LM1875的多媒體音響功率放大器”、綜合組有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新型四軸八旋翼混合飛行器”、創新組有來自北京交通大學的“觸摸式多媒體智能無子棋盤”、常州大學[微博]懷德學院的“腦控競速智能車”、研究生組有來自華東師範大學[微博]的“特殊波形發生器”、教師組有來自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單片機教學實驗與應用開發平台”在大會上介紹了他們的作品。

頒獎現場

全國高校電子信息創新作品的評選方式與其他比賽最大的不同一是評選所涉及的知識麵廣,從電子、通信、計算機到機械設計,盡管廣,但都離不開電子,所以作品五花八門,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路;二是強調作品的創新性,強調做作品不是目的,由作品拓展開來的實用性,創新性等很重要。為此組委會特設立了最實用作品獎、最具創意兩個單項獎;三是評選主要為提高各高校的實踐教學水平,為此專門設立了與教學結合最緊密的單項獎。四是評選的目的是為高校搭建一個交流的平台,所以更注重學習和交流,整個評選的安排都將交流放在第一位。整個評審過程是開放的,專場作品展示交流會更是將高校各個年級之間,師生之間,師生與評委之間,高校與中小學教師之間的交流充分進行。有些學校很多未參加比賽的低年級同學也趕到現場來觀摩。

為了使更多的師生獲益,我們請評審專家對所有參加終審的作品做了點評,我們將每一組的專家點評發到作品聯係人的郵箱,供大家參考和提高。

本次創新作品評審的目的不僅僅是評審本身,更重要的是引導師生建立創新性思維方式,並搭建各學校之間實踐教學的交流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教師、學生之間能夠互相進行作品的觀摩、交流,各個學校的作品經過高水平專家點評能夠大大提高作品的水平。

鑒於高校對本評選活動的認可及歡迎,中國電子學會創新作品評選辦公室決定評選活動每年舉辦一次,應廣大師生的要求,第五屆全國高校電子信息創新作品評選活動將改名為第五屆全國高校電子信息創新大賽。

開封市政府與中國電子企業協會

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開封市政府與中國電子企業協會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舉行。市長吉炳偉、中國電子企業協會會長董雲庭出席並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