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
封麵故事
作者:李偉
位於秦嶺南坡陝西洋縣深山區的華陽古鎮是儻駱道上一處重要的商埠與樞紐古道的生命力
從地圖上看秦嶺是一條線,有1600多公裏長。身處其中,才知道秦嶺之大。我們在秦嶺中徒步,沿古道跋山涉水,用了兩天的時間才走了60公裏。其南北寬度有兩三百公裏。若穿越全程,要7~10天的時間。
秦嶺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是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秦嶺之南還有巴山。秦巴山區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地理屏障——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陝西關中與天府之國四川阻隔,將漢唐帝國的政治中心與大後方分離。以致司馬遷在寫《史記》時也不由得長歎一聲:“秦嶺,天下之大阻也。”
我們的祖先為了突破這個“天下大阻”,不得不循穀而行,踐草為徑,挖山通隧,依崖築棧,修通了險峻奇絕的蜀道。在沒有現代爆破技術,甚至鐵器都極為昂貴的時代,先民們在2000年前便打通了第一個人工隧道,創造了人類交通史上的奇跡。今天穿行在秦嶺的崇山峻嶺中,仍能看到那些深邃的棧道壁孔,經曆了千年的風雨洗禮,依舊充滿力量感。
《史記》上說,漢朝的時候,都城長安到成都已經形成了完善的交通體係,所謂“棧道千裏,無所不通”。事實上,棧道並非隻是一條鋪上木板的路,上麵還有閣樓,有防護欄杆,有驛站郵傳。據《天下水陸路程》記載,從長安的京兆驛到漢中府共18驛,即18天的路程。當我們重新走在殘存的古道上時,我們還會困惑,古人如何完成如此浩大而艱巨的工程?更加令人讚歎的是,今天的公路、高速基本都沿循了古道的走向。可見當年線路設計的準確,積年累月而不斷優化。在這個意義上,古道依舊鮮活,充滿了生命力。
穿越秦巴山區的古道大致分為7條。其中北線4條:故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南線3條:金牛道、米倉道、洋巴道(荔枝道)。漢中就處在這7條古道的中心。她是巴山秦嶺之間的一個盆地,東西長100公裏,南北寬隻有20多公裏。其背靠秦嶺,南依巴山,漢江從盆地穿過。群山拱衛,一水中分,是秦嶺與巴山間唯一的一塊平地。因地處秦嶺以南,氣候、風物都與江南接近。春天油菜花遍野,夏日佳木蔭蔭,秋天稻田漠漠,冬日群鳥依依。由長安入蜀,都要經過漢中。行至漢中,路也剛好走了一半。貨物可以在此中轉集散,旅客也可養精蓄銳,準備下一段旅程。
高山與田園
關於漢中最早的文字記錄,出自《詩經·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濟濟。”“旱”指的就是漢中南鄭縣的“旱山”。這首詩說的是漢中一帶的自然環境,由於雲雨潤澤而林木茂盛。
漢中周邊的秦嶺巴山自古以來覆蓋著茂密的原始森林,人跡罕至,野獸出沒。《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漢中屬於古梁州。梁州出產的貢物有11種物產,包括“璆、鐵、銀、鏤、砮、磬、熊、羆、狐、狸、織皮”。其中“熊、羆、狐、狸”都屬於森林動物。其他的都是金屬礦產,應該也都產於山上。《禹貢》還將梁州的土壤稱為“青黎”。究竟什麼是“青黎”?這讓經學家們頗為困惑。中國科技史研究專家李約瑟博士在抗戰時期曾到漢中考察,他與魯桂珍女士合作的《中國古代的植物學家》一文中專門談到了“青黎”:“我們認為它(梁州)實際上是在漢水流域即位於今陝西與四川之間,所以‘青黎’這個詞應該是指漢水兩岸山地腐殖質暗色土壤。”這種腐殖質土壤應該十分的肥沃。
《漢書·地理誌》上說漢中及巴蜀“有山林竹木蔬果實之饒”,植被格外茂盛。三國時,曹操率大軍攻打漢中的張魯,在勉縣的陽平關受阻,本來打算退軍。當時陽平關附近樹木繁密,林中大量的麋鹿突然受驚,衝進了張魯的大軍中。結果導致張魯軍中大亂,曹操趁機偷襲,一舉奪取了陽平關,張魯不得不投降。
雖然漢中地處交通要衝,往來商旅不斷,移民眾多,但山高林密,生態環境始終保持得很好。清初嘉慶年間,漢水上遊仍然是山大林深,遠古森林景觀沒有遭到人類破壞。當時本地官員奏報說:“由陝西之略陽、鳳縣東經寶雞等縣至湖北之鄖西,中間高山深穀,統稱之南山老林;由陝西寧羌、褒城……至湖北之竹山縣,統稱之巴山老林。”文中所指的區域就是漢中所在的秦巴山區,所謂老林即是原始森林。
森林中棲息著大量珍稀野生動物,最著名的是大熊貓、朱鹮和金絲猴。有些動物則已經消失或滅絕,如長臂猿和華南虎。猿類曾經在古道沿線經常出沒。唐朝詩人王維在《送楊長史入川》中寫經過褒斜道的感受:“鳥道一千裏,猿聲十二時。”明朝所修的《漢中府誌》中,還將“黑猿”列為當地的土產。
秦嶺、巴山是華南虎的重要棲息地,曾經虎患嚴重,威脅人類生存。《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中就記載了巴山中的七大部落以獵虎為生,因跟隨劉邦反擊三秦有功而受到分封。北宋年間,洋州(現洋縣)知府文同曾經考察儻駱道南段,他發現由於虎患危害,行人不敢走儻駱道,所以棧道朽裂,布滿青苔。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清初。康熙年間,漢中西鄉縣知府不得不重金招募獵人獵殺老虎。於是,3年間一縣之內竟然連續捕殺了64隻老虎。值得一提的是,南宋詩人陸遊曾在漢中從軍8個月,還親自在勉縣的沮水邊打死了一隻老虎。他恐怕是古今中外唯一與老虎交過手的詩人。即使在今天,這裏仍舊是眾多野生動物最後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