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登州提轄孫立(2 / 3)

魯智深這番話猶如當頭棒喝,曾孝序聽在耳中,不覺醍醐灌頂,頓感心中通透,向魯智深躬身一禮道:“大師真是有大智慧之人,今日方才教我認清二龍山義軍本來麵目,曾某不才,願與貴軍一起,換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曾孝序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表明了與趙宋朝廷決裂,投效二龍山。魯智深自然歡喜不已,哈哈大笑道:“能得曾先生相助,實乃主公之福啊!不瞞先生,我軍自起事以來,兵將錢糧倒是不缺,缺的就是像先生這樣深明大義、愛護百姓的士人,若天下的士人皆能像先生這般,不心存偏見,正視我軍,何愁大事不成?”

魯智深說到這裏,不覺看向陸愷三人道:“不知三位意下如何?”

陸愷等人道:“曾大人的為人我等向來是敬服的,他的選擇不會有錯的,他既然願意投效貴軍,我等還有什麼好說的,自然跟隨大人一並投效貴軍。”

魯智深道:“好,我這就稟奏主公,請主公對四位加以重用。密州市舶司是個緊要的所在,我軍不日就要東進攻打登、萊二州,還望諸位協力同心,替我軍治理我膠西縣。”

魯智深將這般軍情機密都與他們說了,可見對他們是推心置腹,曾孝序不禁大為感動道:“大師隻管放心東去,膠西縣當初本就是我等負責管轄,定不會增加大師的後顧之憂。”

魯智深勸降了四人心情大好,不禁戲謔道:“曾大人以後該改口了,叫我魯將軍才是。”說罷,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曾孝序等人反應過來,也不禁開懷大笑。

這場審判大會直到午時方才落下帷幕,趙晟和王定為滿足一己私欲,戕害百姓,罪大惡極,被裴宣判了斬立決,當場行刑完畢。其他臨海叛軍依照罪行輕重,或處斬或羈押等候流放,各有等差。審判完畢之後,裴宣向百姓宣布會如數賠償他們的損失,並就這次叛亂給百姓帶來的麻煩,額外加以錢糧補助,百姓聽後,無不歡喜鼓舞,整個縣城都陷入歡樂之中。曾孝序等人看到這番場景,益發認定了自己得選擇。

楊誌接到魯智深的戰報,看到他處置得當,心中也自歡喜,同時著人將曾孝序四人的事向宋江彙報。楊誌辦完密州的交接之後,帶領其餘兵力返回濰州昌邑縣,同朱武商議攻打萊州,仍令魯智深後營軍駐紮在膠西縣,以配合主力進攻。

卻說萊州知州侯發,乃是北宋名臣侯蒙胞弟,與其兄比起來,其人無甚大的才能,比較平庸,萊州在他的治理下雖然沒有發生大的亂子,但也沒有什麼顯著的政績。朝廷考慮到登州重要的戰略地位,又承擔著重要的海防任務,因此在膠東丘陵這一地區的兵力布置也偏重於登州,萊州僅有一千名駐軍負責防禦本州地方。

楊誌了解到這種情況後,心中已有了定計,他命令駐昌邑縣的青州軍直奔掖縣,向萊州發起迅猛攻勢,將萊州的守軍吸引到掖縣方向。之後命人通知魯智深從東線發起進攻,魯智深一路勢如破竹,連下即墨、萊陽兩縣,從側翼給予了萊州守軍致命一擊,楊誌同時從正麵發起了全麵進攻,萊州守軍兵敗如山倒,不到一個時辰便被楊誌的青州軍徹底殲滅。

侯發在萊州城中聽此噩耗,頓時麵如死灰,他找來一條白綾,懸在房梁之上,正了正自己身上的官服,向著汴京城的方向連拜三拜,泣聲道:“臣有負皇上聖恩,不能保全萊州,今日唯有一死,以謝君恩。”言訖,懸梁自盡。

侯發一死,萊州城中群龍無首,早有人打開城門放楊誌大軍入城。楊誌來到萊州府衙,好生收殮了侯發的屍體,侯發雖然才能平庸,但氣節還是值得稱道的。侯發本是密州高密縣人,楊誌命人妥善安置了他的家人,將其遺體送回高密縣安葬,也算是葉落歸根了。

如今二龍山不缺武將,能夠管理地方的政治型人才卻是奇缺,楊誌與朱武商議後,隻能暫命原密州通判朱庭傑任萊州知州一職,留下鄭天壽帶領一隊兵馬協助他守禦萊州城。安排好留後事宜,楊誌命令大軍在萊州略作休整後,立即向登州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