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密州市舶司叛亂(上)(1 / 2)

苗福林看到杜友忠慘死,立即向李俊高喊道:“投降,我投降!”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苗福林一個箭步竄上船頭,將杜友忠的認旗拔起,扔進了大海之中。杜友忠的親兵看到這一幕,怒火中燒,搶上前去,不由分說便將苗福林亂刀分屍。牛砣子灣內的登州水軍失去指揮,愈發混亂。

苗福林落得這般下場,李俊不禁莞爾。此時灣內登州水軍已有十餘艘刀魚船起火,剩餘的船隻不敢在灣內停留,立即向牛砣子灣北口駛去,阮氏兄弟早在這裏等候多時,登州水軍本想撞開阮氏三雄所率船隊,怎奈北口狹窄,一次僅能容兩三艘刀魚船通過,如何能夠抵得過阮氏三雄的圍攻,看看身後火勢越來越大,李俊此時也已率領水軍進入了灣內,發動攻擊。無奈之下,登州水軍殘部隻得降下旗幟,向阮氏三雄投降。

經過一頓飯的功夫,戰鬥便已結束,杜友忠戰死,登州水軍全軍覆沒,戰船被焚毀十五艘,另有十艘刀魚船繳械投降。一千登州水軍死傷過半,其中燒死溺斃者居多,戰鬥結束時,僅有四百餘名水手活了下來,這還多虧李俊及時救援落入海中的宋軍水兵。海戰較之於陸戰,本就更為殘酷,一旦戰船被毀,茫茫大海之上,船上水手很難幸免。

李俊仔細研究了宋軍的刀魚船,並親自試驗了一番,果然速度快捷,操作靈活,隻是防禦力略差,如果不是將其引入了水域狹窄的牛砣子灣內,想要全殲登州水軍,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李俊毫不客氣地將繳獲的十艘刀魚船編入了二龍山水軍之中,又從俘虜的登州水軍中挑選了三百名有經驗的水手編入阮氏三雄的船隊,將二龍山的水軍隊伍擴充到了一千人。

李俊一臉興奮地對李寶道:“我軍此戰能夠一舉殲滅登州水軍,你當居首功啊。你既然精通水軍戰法,再讓你做一名水軍頭目可就埋沒了你的才能。如今我二龍山水軍擴充到了一千人,急需你這樣的水戰人才,你就暫任都將軍一職,我自會向主公稟報此事。”自己的才能得到李俊的肯定和賞識,李寶心中自是歡喜。

李俊在沙門島牛砣子灣內紮下水寨,將作戰物資儲存於沙門島上,一邊派張順前去聯絡楊誌大軍,一邊日日操練水軍海上作戰能力,時刻準備協助楊誌攻取登州城。

卻說楊誌攻占濰州州府之後,即派魯智深的後營軍前去占領膠西縣板橋鎮。密州板橋鎮港口又稱密州港,崛起於北宋時期,是當時北方的唯一大港,也是連通南北、東西、海內外的重要港口。板橋鎮始設於唐高祖武德六年,由此逐漸興起,北宋統一全國大部分地區後,政治比較穩定,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中外貿易與交往也逐漸繁榮起來,板橋鎮港口以此為契機,逐步獲得了繁榮與輝煌的地位。

北宋中期,北宋和遼朝形成對峙局麵,在宋遼界河兩岸,兵戎相見。而登州港和萊州港走海道一日就可到達遼國,特別萊州灣內的萊州港,離界河更近。因此,北宋政府明令禁止通商,登州、萊州港遂進入封港階段。北宋慶曆朝以後,尤為嚴厲,曾三令五申,嚴禁海船入登州港和萊州港。登、萊二港的封港,為密州港的興起創造了絕佳的機遇。東南、西北各路商品,除通過河運和陸運流向南方外,多集中到密州板橋鎮中轉,或在此就地交易。東南沿海各地海運到北方的商品,也多在密州板橋鎮港口卸貨上岸。

正因為密州板橋鎮處於沿海要衝、海舶孔道,宋哲宗元祐三年春,準範鍔奏議,在板橋鎮置市舶司,當年宋廷又將板橋鎮升為膠西縣兼臨海軍使。這是趙宋在長江以北設立的唯一一個市舶司,與廣州、杭州、泉州、明州同為宋朝五大市舶司。密州港因此成為北宋年間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經濟價值巨大,素有“海表名邦”的稱號。

魯智深接了楊誌的將令,當即率領本營一千兵馬向膠西縣進發。膠西縣雖然隻是密州轄下的一個縣,還是由板橋鎮升成的,但是由於其作為南北貨物重要的集散地和中轉港地特殊地位,宋廷在設置市舶司於此的同時,還設置了臨海軍使,並派駐五百禁軍加強此地的軍事防禦。

魯智深再沒有摸清當地駐軍虛實之前,卻也不敢大意。魯智深回顧了一下身後眾將道:“諸位,膠西縣向為趙宋海域重鎮,縣中所駐禁軍不少,如今我軍不明敵情,貿然進兵隻會徒增損折,你們有什麼主意,不妨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