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一席話說得眾人心悅誠服,朱武的心中更是激動莫名,在此之前他並沒有見到宋江展現出多麼過人的軍事天分,更沒有多少可資談論的軍事戰略構想,一直以來都是自己在為他出謀劃策。朱武知道,作為亂世中農民起義的領導者,誠信待人虛懷若穀固然重要,有遠大的抱負和兼濟天下的胸懷也很重要,但若是沒有過人的軍事素養是很難造反成功的,曆史已經不隻一次地證明了這一點。
陳勝吳廣失敗了,綠林軍、赤眉軍失敗了,黃巾起義失敗了,隋唐時期的各路起義軍失敗了,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依然失敗了。隻有劉邦成功了,因為劉邦有自己的韓信。朱武知道自己的分量,十個自己也比不上一個韓信,更何況劉邦不隻是有韓信,更有陳平、張良之流為之出謀劃策。
朱武幫助宋江更多的出於宋江對他的知遇之恩,在他的內心深處,並不認為宋江造反有多少勝算。但是在這一刻,朱武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正所謂見微知著,從這件事情上,朱武看出了宋江身上蘊藏的軍事天分和素養。更讓他佩服的是宋江這份韜光養晦的本事,與宋江相處這麼長時間,他竟然沒有看到宋江表現出多麼過人的軍事能力,直到今天,他才略窺一二。隻有在我想讓你看到我某方麵的能力的的時候,你才能看得到,這本就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應該有的一種素質。朱武相信,跟著這樣一個人,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推翻趙宋王朝也許並不是遙不可及的。
接下來,宋江又對其他幾種兵器提出了改進意見,聽著宋江侃侃而談各種兵器性能的優劣,就連湯隆這個兵器大家也不得不甘拜下風。
就在這時,衛兵來報,門外有一名傳令兵求見宋江,聲稱有緊急軍情上稟。宋江不敢怠慢,當即帶著朱武一行人出了軍械廠,接見了來人,此人將一封信交給了宋江,宋江看完信,明白了事情的始末,隨後將信遞給了朱武。
信是李俊發來的,信中說最近壽光縣出現了一夥流寇,這夥人經常在瀕海地區流竄作案,以販賣私鹽為業。領頭的是一個叫徐文的人,勇力過人,擅使一把五十斤重的巨刀,所向無前,人皆呼為“徐大刀”。以前在濰州和密州一代活動,最近不知為何,突然竄入了青州,經常帶人劫奪壽光縣中鹽民曬製的海鹽,並以低於二龍山的價格賣出,使二龍山的鹽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李俊屢次派人圍剿,怎奈這夥人行蹤飄忽不定,很難逮著機會將他們一網成擒,勞而無功不說,還被他們打了一個伏擊,折損了五十多名水軍。李俊在信的最後請求辭退水軍統領之職,聽候宋江發落。
“這夥流寇倒是不能小視,李統領的水軍不適合在陸地作戰,不能再讓他們去剿滅徐文了。我軍之中多是北方人,不諳水性,每一個水軍士兵都很寶貴,如今一下子折損了五十餘人,卻是令人痛惜啊,李統領這件事做得魯莽了。”朱武看完信,一臉沉痛的說道。
宋江對這次的損失也感到非常惱火,但很快他就冷靜了下來,現在最重要的不是追究軍隊的損失以及誰該為此事負責,而是要先解決掉徐文這個禍患。
宋江略作沉吟後,一臉堅決地說道:“一定要以雷霆手段解決徐文,否則我們的錢糧儲備就會出現問題,來年的作戰計劃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我這次要親自前去會會這個徐文,看看他是不是真有傳說得那麼厲害,讓武將軍陪我走一趟吧,也是檢驗這把尖刀戰力的時候了。我走之後,山寨的事情就交給軍師了。”
“主公此去,可有破敵良策?”朱武生怕宋江被憤怒衝昏了頭腦,覺得還是有必要提醒他一下的好。
“軍師不必擔心,我心中自有主張,‘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我今番製敵取勝就在這八個字上。”宋江胸有成竹地道。
“主公高明,若能此行事,徐文不足慮也,末將就在二龍山靜等主公得勝而還。”
軍情緊急,宋江當日即與武鬆領兵上路,不一日來到壽光縣地界。李俊聽說宋江大軍來到,趕緊到軍前請罪。宋江此時已經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孫五、張旺二人由於立功心切,將李俊的軍令拋在腦後,這才中了徐聞的埋伏,致使與他同去的五十餘人全軍覆沒,主要責任並不在李俊。但作為水軍統帥,一次損失了十分之一的兵力,難逃失職之罪,因此宋江準許他辭去水軍統領一職,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