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聽到山上無事,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接著話鋒一轉道:“軍師與武將軍可曾回到山寨?”
戴宗道:“末將在山上不曾見到他們,想是還沒有返回。不過主公不必擔心,軍師與武將軍一文一武,相互協作天下大可去得,有什麼事能夠難住他們?再說了,方臘在江南徽州績溪縣安身,不比薊州,離我二龍山甚遠,再加上與方臘和王慶談判也需要不少時日,落在主公之後也是很正常的。”
宋江頷首道:“戴統領所言不錯,這件事情暫且放下,我們還是快點趕路,去跟楊將軍會合吧。”
當下眾人加快了行進速度,到了晌午時分,一行人已經過了青州治所益都。再往前行了二十多裏路,宋江遠遠地看到一彪人馬在前麵三岔路口處紮住。待走到近前時,看到正是楊誌帶人在此恭候他們回山。
宋江上前握住楊誌的手道:“楊將軍守得山寨完好無損,勞苦功高,這些日子有勞楊將軍了。”
楊誌遜謝道:“主公謬讚了,這本是楊誌分內之事,楊誌幸不辱使命,保得山寨周全,皆賴眾將士用命。”
宋江看楊誌毫不居功,頗有做統帥的風範,心中大感欣慰。一行人當即在楊誌的帶領下回到二龍山。山上眾位將軍早已下得山來,恭迎宋江回山,宋江向眾人見禮畢,著人呂方郭盛帶來的那二百名軍士安置了,然後帶石秀等人同到山寨大堂。
宋江此次前去薊州,一路上共收了湯隆、裴宣、鄧飛、孟康、楊雄、石秀、時遷、呂方、郭盛、石勇共計十名好漢上山。宋江掃視了堂中眾人一眼,見到十人俱在,心中歡喜,同時還發現了一個生麵孔。隻見那人生得頭圓耳大,鼻直口方,眉秀目疏,腰細膀闊。
宋江不由得開口向楊誌問道:“楊將軍,這位好漢怎生稱呼?”
楊誌順著宋江手指的方向看去,見是楊林,於是答道:“此人姓楊,名林,祖貫相州人氏,多在綠林叢中安身,江湖上都喚他做‘錦豹子’楊林。昔日裏曾與鄧飛兄弟合夥,於路上逢著他,便說服了他同來山寨。”
宋江聽罷,知道此人也是梁山上有名姓的人,於是兩人相互見了禮,算是認識了。宋江看到山寨又添了十一員將佐,心中十分歡喜,當即大擺筵宴,為新上山的將領接風。
宋江於宴席上向楊誌問道:“楊將軍,自我離開山寨之後,青州城裏有什麼動向?”
楊誌疑惑道:“自從主公下山之後,末將生怕慕容老賊派兵進犯我山寨,因此暗暗派遣細作前去青州城裏打探消息,卻沒有發現兵馬調動的痕跡,也不見有外麵的兵馬進入青州,可見他沒有派人向上麵求援,慕容老賊似乎準備吃下這個啞巴虧了。”
宋江不由得皺了皺眉頭道:“這就怪了,若說慕容老賊被我軍連番大敗,不敢再出城求戰,這倒還說得過去,但他為何不向上麵求援,讓朝廷增派大軍前來攻打我們呢?”
眾人聽了宋江這番疑問,也覺得很是奇怪。這時隻聽堂下一人道:“這件事情其實不難理解,慕容老賊隻因是那昏君的寵妃慕容氏的兄長,倚托著妹子的勢,坐上青州知州這個位子,在青州橫行霸道,殘害良民,欺罔僚友,無所不為。他本身並沒有多大的本事,但又最怕朝中大臣說他依靠裙帶關係,一心要在皇上麵前立功,做個樣子給眾人看,因此在朝堂之上一向是報喜不報憂,如今打了敗仗,丟了土地,別人不彈劾他已是萬幸,他又怎敢向朝廷上奏此事?隻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裏咽,伺機向我們報複。”眾人看時,說話之人卻是楊誌的參軍曹正。
宋江頷首道:“曹參軍此言有理,但也不能不妨。楊將軍,繼續派出細作到青州去,時刻留意城中的動向,另外派人前去通知秦明、史進二位將軍,要他們小心戒備,加強防守。”
楊誌一一應下了,接著宋江又問了山寨中的一些事情,楊誌一一作了回答。這一個多月來,二龍山發展勢頭良好,廣陵鹽務煎煮出來的食鹽源源不斷地運到附近各個州縣進行銷售,為他們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另外楊誌與襲慶府中的富商呂清良接上了頭,答應每年為他提供大量廉價的食鹽,讓他為自己做鋼鐵交易。呂清良花費大量的銀錢買通了萊蕪監中的一些官員,這些銀錢當然是由二龍山出的,使得他們同意在暗中與呂清良做鋼鐵交易,楊誌再從呂清良手中接收購得的鋼鐵。這樣一來,二龍山就在不知不覺中從官府手中購到了鋼鐵,當然價格上要貴上不少。但這也沒有辦法,官府是不可能直接將鋼鐵賣給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