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宋江四人於路上說些閑話,取路返回二龍山。這一日,四人直走到巳牌時分,前麵來到一個去處,四圍都是高山,中間一條驛路。宋江看這山生得著實險峻,心中驚疑不定,提醒戴宗三人道:“此地卻是個打劫的好去處,我們要小心應付才是。”
宋江話剛說完,一旁的湯隆早已認得此山,便對宋江說道:“哥哥,此間地名,喚做飲馬川,前麵那座高山裏昔日常有強人出沒,近日不知如何。因為山勢秀麗,水繞峰環,以此喚做飲馬川。”
四人正說話間,隻聽得忽地一聲鑼響,戰鼓亂鳴,從山道旁走出一兩百小嘍羅,攔住了他們的去路,當先擁著兩籌好漢,各挺一條樸刀,衝著四人大喝一聲道:“爾等且住,你們是甚麼鳥人?哪裏去的?會事的快把買路錢納來,還可饒爾等性命!敢說半個不字,叫你等身上添十七八個透明窟窿。”
李逵聽到對方囂張的言語,早忍耐不住,對宋江道:“哥哥,且看俺結果了這呆鳥!”說完不待宋江應允,徑自解下身上的包袱,將兩把板斧抽將出來,掄在手裏,衝著攔路的強人大喝一聲:“你家黑旋風爺爺來也。”直奔領頭的兩個好漢殺將過去。
湯隆生怕李逵以一敵二吃了虧,便向宋江請戰道:“主公,容我前去助李大哥一臂之力,砍下這兩個不開眼的腦袋。”李逵雖然勇猛,但這兩個強人也不是什麼善茬,宋江還真的擔心李逵抵不住二人聯手,於是便點了點頭,應了湯隆的請求。
湯隆將一把三十斤重的鐵瓜錘提在手中,向李逵喊道:“李大哥且慢,湯隆來助你對敵。”話音落時,人已衝到那兩個好漢跟前。
那兩個好漢見李逵和湯隆來得凶,心中先自吃了一驚,不敢怠慢,緊了緊手中的樸刀,迎著兩人殺將過來,其中一人口中兀自言道:“既然爾等不識相,須怪不得我們兄弟了。”
一時間,四人捉對廝殺,戰在一處。隻見李逵手中板斧舞成一片寒光,湯隆的一把大錘也使得呼呼風響,那兩條好漢也不甘示弱,兩條樸刀使得有聲有色,堪堪抵住李逵和湯隆二人。四人在山道上各顯手段,殺得難解難分,戰到四十回合左右,兀自不分勝負。
宋江看到這一幕,心中暗暗吃驚,湯隆還自罷了,李逵的武藝可是不容小覷的,那個漢子竟然能夠與李逵戰得這許多時,不曾折了威風,真是難得,不由得起了愛才之心。宋江也是習過武的,自然看得出那漢子雖與李逵看似不分勝負,隻怕還不是李逵的對手,再過得十幾個回合恐怕就會落於下風,他生怕李逵一時魯莽,壞了他的性命,於是上前大聲勸阻道:“大家住手,且聽宋江一言。”
李逵和湯隆在戰圈裏聽到宋江喝止他們,各自迫退了對手,返身回到了宋江身旁,那兩條好漢自知抵不過李逵和湯隆,也不追趕,其中一人衝宋江喊道:“兀那黑漢,我們正殺得痛快,遭你阻了我們廝殺,且聽你有什麼話要說。”
宋江不慌不忙道:“在下在旁邊看兩位好漢與我這兩個兄弟廝殺多時,果然是好本事,在下宋江,最好結識江湖上的好漢,不知兩位好漢如何稱呼?”
那兩條好漢聽到宋江之名,頓時吃了一驚,齊聲問道:“可是人稱‘山東及時雨’的宋江?”
宋江肅容道:“在下正是山東鄆城縣宋江,蒙江湖上的兄弟抬舉,不敢當此稱號。”
宋江話音剛落,隻見那兩人當即便拜了下去,向宋江請罪道:“不知公明哥哥在此,衝撞了大駕,死罪,死罪。”
宋江上前扶起二人,毫不在意道:“兩位好漢事前並不知宋江在此,何罪之有?還沒請教兩位大名?”
聽到宋江問起他二人姓名,其中一名大漢回道:“小弟姓鄧,名飛。原是京西南路襄州人氏,因為雙睛紅赤,江湖上人都喚小弟做‘火眼狻猊’。”說到這裏,鄧飛一指身旁的另外一條大漢道:“我這位兄弟,姓孟,名康,祖貫是真定府人氏,善造大小船隻。隻因押送花石綱,要造大船,我這兄弟嗔怪提調官催並責罰他,一時性起把本官一時殺了,棄家逃走在江湖上綠林中安身,已得年久。因他長大白淨,人都見他一身好肉體,起他一個綽號,叫他做‘玉幡竿’孟康。平日隻聽得哥哥大名,不想今日在此拜識尊顏!”
宋江仔細打量二人,果然見那鄧飛雙眼赤紅,孟康麵皮白淨。宋江看到這裏,不由得心中大喜,暗暗思忖道:這孟康是個不可多得的造船專家,如今我軍剛剛組建水軍,正缺少各類大小戰船,若有孟康負責監製戰船,行起此事來卻是容易多了,須得尋個法兒,讓這二人加入我軍。想到這裏,宋江先向二人介紹了身邊的李逵和湯隆,然後引二人來到戴宗麵前,道:“這位是人稱‘神行太保’的戴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