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少華山之戰(2 / 2)

五人又鬥了三十餘合,張應雷在史進疾風驟雨般的攻擊下,漸漸敗下陣來,史進心中暗道:這位都監倒真是好本事,若不是剛才先與陳達戰了多時,我多半拿他不下,這樣一條漢子,壞了他的性命實在可惜,饒他去吧。史進想到這裏,托的跳出戰圈,向場中四人道:“且住,眾人請聽我一言,今日戰夠多時,人馬俱已疲累,不如暫且各自回去歇息,留待明日再分輸贏。”

眾人聽得史進這番話,都住了手。張應雷心中暗暗尋思:這史進果然是個英雄,他明明已經占了上風,卻不願壞了我的性命,無怪乎官軍幾次三番征剿,不能得手。如此英雄人物竟然埋沒此間,甚為可惜,待我勸他改過自新,為國效力。

想到這裏,張應雷當即上前道:“史大郎高義,在下佩服,大郎既有此等本事,何不報效國家,也好博一個封妻蔭子,光耀門庭。為何甘於淪為賊寇,徒惹人笑?”

史進打個哈哈道:“如今奸臣當道,民怨沸騰,英雄無用武之地,天下與我史進一般遭遇者不知凡幾,誰又能笑我?張都監不必再勸,我史進曾立誓做一世強盜,強過受他人的醃臢氣。都監若還顧及情義時,就請退去兵馬,免得打擾我等快活。”

史進這番話說得擲地有聲,張應雷知道勸不轉他,隻好無奈道:“張某受上命差遣,不敢違拗,既然大郎執迷不悟,少不得明天與你分個高低輸贏,大郎的人情,張某隻能另尋機會回報了。”張應雷說完之後,就要同陶震霆打馬回營。

就在這時,忽然聽得有人言道:“都監此言差矣,執迷不悟的隻怕是大人。當今天下,豺狼當道,趙官家昏庸無能,一味寵信蔡京、高俅等人,斷送了多少英雄豪傑,這樣的皇帝,保他作甚?將軍可知,讓這樣的朝廷多存在一天,就意味著讓平民百姓多受他們一天盤剝。大人若還要這麼做時,能夠問心無愧嗎?”

張應雷霍然轉身,隻見一行三人來到近前,為首的是一個麵黑身矮的漢子,自有一股威嚴氣度流露出來,旁邊立著一個胖大和尚和一個頭陀,殺氣騰騰,威風凜凜,正是宋江、魯智深和武鬆。

宋江三人自離了酒館後,一路急趕,與官軍前後腳到達少華山。三人見到上山的路已被官軍封住,隻得在山腳下找了一處地方藏好,借機觀察雙方交兵情形。這一看不要緊,頓時令宋江驚出了一身冷汗,張應雷、陶震霆,這不就是剿了梁山眾好漢的三十六員雷將中的兩個嗎?自己來到的究竟是個怎樣的世界啊,宋江感到有點糊塗了。但轉念一想,自己的弟弟鐵扇子宋清已經不在人世,還如何能夠湊得齊一百單八將之數,可見什麼天罡星、地煞星均屬無稽之談,這樣看來,所謂的三十六雷將也該不是真實的。

想到這裏,宋江倒不急著上山了,他要先弄清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確,通過觀察張應雷的言行,宋江發現此人倒不似《蕩寇誌》上描寫的那般,對強盜恨之入骨,對朝廷一味愚忠,因此這才出言試探,看今後有沒有可能勸他相助自己。

張應雷看了魯智深和武鬆一眼,心中歎道:好凶惡的兩條大漢。然後將目光移到宋江身上道:“這位兄台果然好口才,我差點就被你說動了,敢問如何稱呼?”

宋江滿不在乎地說道:“小可山東鄆城縣宋江,身旁是我的兩位兄弟花和尚魯智深和灌口二郎神武鬆(這是筆者為武鬆起的綽號,‘行者’這個綽號實在配不上武鬆),我倒是希望自己的口才能再好一點,這樣我們就不用兵戎相見了,也免得刀劍無眼,誤傷了彼此。”

張應雷聽聞三人之名,動容道:“原來三位都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既然三位在此,我們兄弟也就無能為也,隻好聽從宋公明的勸誡,收兵回去。咱們就此別過,後會有期。”說完之後再不停留,與陶震霆一起帶領一眾官軍原路返回州裏複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