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自從在二龍山做了山寨之主,就一直在尋思怎樣實現他胸中的抱負。說到這裏,不得不提北宋此時的處境。
當朝執政的天子乃是宋徽宗,名叫趙佶。這又是一個南唐後主李煜式的人物,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無一不精,無一不曉,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惜無命做君王,也正是他的多才多藝斷送了北宋大好河山。宋徽宗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宮觀,並設道官二十六階,發給道士俸祿。重用蔡京、童貫、高俅、楊戩、王黼、梁師成、朱勔、李邦彥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財,窮奢極侈,荒淫無度。建立專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處搜刮奇花異石,用船運至開封,稱為“花石綱”,以營造延福宮和艮嶽。在這花石綱上,不知斷送了多少英雄好漢,楊誌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宋徽宗不知體恤民力,隻是國內民怨沸騰,各地義軍蜂起,其中勢力最大的有河東的田虎、荊楚的王慶、山東的晁蓋和江南的方臘,四支義軍之中,又以江南方臘勢力最大。
這還罷了,更有西夏、遼國、金國等番邦異族趁火打劫,他們早就對北宋的花花江山虎視眈眈,饞涎欲滴,此時看到北宋國內動蕩不安,怎會放過如此大好時機,紛紛派出軍隊寇犯宋朝邊境,幸有北宋名將種師道等人極力維持局麵,方不致被外敵入侵到北宋腹地。
雖然如此,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自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北宋以來,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曆史,北宋朝廷重文輕武,尚能在虎狼環視之下得以保全,完全依靠步兵擋住了塞外民族的鐵蹄,不得不說宋朝的官軍作戰能力還是很強的。
宋江想要推翻北宋,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就不得不訓練出一支屬於他自己的精銳之師,去完成推翻北宋乃至於掃平周邊異族的艱巨任務。
宋江看著寨中的五七百小嘍羅毫無章法的訓練,不禁暗暗搖頭,這哪裏是在訓練,分明就是在打鬧嬉戲,讓他們去與訓練有素的官軍打仗隻能是白送性命,宋江此刻深深體會到了烏合之眾與正規軍之間的巨大差距。
宋江正為怎樣才能訓練出一支能打硬仗的精兵而暗暗發愁之時,隻見魯智深三人從外麵走了進來,宋江收拾好心情,詢問道:“三位兄弟來得匆忙,不知有何要事?”
魯智深向來藏不住話,甕聲甕氣地說道:“哥哥在上,隻因近日裏山寨中錢糧堪堪用完,我等三人尋思著到山下借些回來,也好解山寨困厄,特來知會哥哥一聲。”
宋江聽罷魯智深的話,心中又添一愁,他就知道,既然做了強人,少不得要去幹些打家劫舍的勾當。若他隻想做個山大王,這也沒有什麼可擔憂的,但宋江的目標遠不止此,想要推翻北宋王朝,沒有固定的正規的經濟來源,靠打家劫舍豈能成事?
宋江知道想要他們短時間內轉變習性,那是不太現實的,更何況他們隻是占據了一處山頭,能有什麼可資利用的經濟來源,隻能接受三人的建議,道:“三位兄弟言之有理,但是這樣終非良策。我們既然要與官軍鬥,自然要有可靠的經濟來源,不能隻靠做這等無本買賣,三位兄弟可有什麼路子?”
三人也覺得宋江此言在理,但他們都是粗人,平日裏哪想過這些問題,過了片刻,楊誌開口說道:“公明哥哥果然比我等想得周全,隻是我們坐守山寨這一隅之地,能有什麼實惠可圖?若能占據一些州縣,與民休養生息,輕徭薄賦,讓他們感到在我們的統治下日子好過趙官家,他們定會擁戴我們,積極投軍繳賦,何愁沒有錢糧支用?”
楊誌這一席話說完,宋江不由得對他另眼相看,畢竟是武舉人出身,這楊誌果然有點道行,宋江頷首道:“楊兄弟此言甚善,隻是攻占州縣茲事體大,如今我們基礎薄弱,不宜輕舉妄動,等到四方豪傑之士歸附,山寨兵強馬壯之日就是我們扯旗造反之時。”宋江這番激昂慷慨的言語說得三人眼中精光閃閃,似是已經看到那一天的到來。
宋江話鋒一轉,接著向魯智深說道:“向日裏聽大師言道,與華陰縣少華山下史家莊的史大郎素有交情,宋某也多曾聽得史大郎是個英雄,不知能否請他前來同聚大義?”宋江可不是突發奇想說出這番話,而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問的。宋江知道,梁山一百單八好漢中,要說到用計使詐,當推智多星吳用,但要說到行軍打仗、排兵布陣,必是神機軍師朱武無疑,更兼此人有勇有謀,是他第一個不能錯過的人。他明著是打探史進的下落,其實是想請朱武來二龍山,苦於沒有交情,隻好通過史進與魯智深的這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