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可控的萎縮?
專欄
作者:趙岩
唱空不等於做空,越來越多的洋和尚顯然已經在與中國經濟的實際交鋒中積累了心經,他們開始理解中國獨特的經濟、政治治理體係,讓中國的經濟即使麵對困境,也有不同於其他國家的軌跡和“可控力”。
“中國經濟不僅僅是在放緩,而是在萎縮”,在次貸金融危機中做空大賺5.9億美元而名聲大噪的對衝基金經理人Kyle Bass評價道。
但Kyle Bass稱,中國政府很可能最終控製住經濟,不建議輕易做空中國,而可以在澳大利亞、巴西等大宗產品的中國貿易夥伴身上尋找做空機會。
唱空不等於做空,越來越多的洋和尚顯然已經在與中國經濟的實際交鋒中積累了心經,他們開始理解中國獨特的經濟、政治治理體係,讓中國的經濟即使麵對困境,也有不同於其他國家的軌跡和“可控力”。
中國經濟確實正顯現出種種萎縮跡象,信貸萎縮、房地產萎縮;雖然中國官方發布的經濟同比增長依然為正,但2014年一季度相對於2013年四季度卻在負增長。
萎縮不是好事,但卻也沒有那麼壞,再高歌猛進的繁榮也勢必要有退潮的一刻,有一退才有一進,如果美國房價沒有經過次貸修正,也無以成為推動經濟新一輪漲勢的主要力量。而如果中國當年沒有力推四萬億,今時今日的調整難度可能會小很多。
Bass指出,中國在次貸後也進行同樣的寬鬆政策,量化寬鬆(QE)政策比美聯儲更加激進,但許多資金並沒有進入生產性領域。
如今,中國銀行資產約為25萬億美元,幾乎是9萬億美元GDP的三倍。很多信貸都與建築相關,銀行1%的壞賬率正麵臨上升的壓力。建築和房地產相關部門對GDP增長的貢獻超過了55%。這些貸款的邊際回報已經非常小了。
不久前,銀監會發布了2014年一季度監管統計數據。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首次超越1%,創下近3年以來的最高值。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不良貸款率在經曆了連續9個季度的上升後,首次突破1%,達到了過去近3年以來的最高值,不良貸款餘額及不良貸款率均創2011年二季度以來新高。
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十大銀行的逾期貸款達到5880億元,同比大增21%,這是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評級機構標普認為,逾期貸款是資產質量惡化的領先指標,它表明借款人受到的流動性約束不斷增強。
4月金融機構外彙占款雖然連續第9個月正增長,但新增外彙占款較3月大減38%。事實上,在3月新增外彙占款環比大增47.6%以前,2月新增量已創5個月新低。
瑞信近日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和信貸狀況更令人感到擔心。但預計中國政府不會出台刺激性措施,隻會采取象征性的舉措。即便政府有意刺激,實體經濟需求萎靡也讓銀行難以無視風險增加放貸。
瑞信對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準預測為6.8%。瑞信不認為中國會出現其他新興市場常見的房價崩盤、或出現金融或國際收支危機。但房地產長期繁榮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房地產的超前發展要留待未來幾年經濟和金融係統消化。
而與其他資產相比,房地產作為投資品的吸引力正在下降。隨著利率市場化的自發推進,理財產品迅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居民儲蓄;而許多城市房地產庫存高企、房價低迷,租金回報率較低,因而房地產的投資回報率較低、隨著資本管製逐步放鬆和人民幣在國際上用途更加廣泛,居民對海外房地產及其他境外資產的投資也變得越來越容易。
但是,中國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較為健康、杠杆率較低,這意味著房貸違約風險整體上應該可控,購房者不太可能被迫出售住房。因此,崩盤可能較小。
中國經濟正在出現萎縮,但是如果萎縮能真正按照中國新一屆政府的期待,可控地發生,那就不失為一種成功。
作者畢業於北京大學
國際關係學院及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現旅居美國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