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文化構建路徑與方法探討
商業文化
作者:徐豔等
內容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力量。麵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文化的作用正在逐步體現出來,它代表著企業的靈魂,是企業核心競爭力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想要健康持續的發展就必然要構建有特色的企業文化。本文就民營企業構建企業文化的必要性意義,以及企業文化的構建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民營企業 企業文化 路徑
企業文化的內涵
(一)企業文化的概念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和精神所在,它是由企業最高層管理人員倡導、推廣的,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為解決生存和發展而逐漸形成,並得到企業成員認可,共同遵循的規範和信念體係,是一種增強企業凝聚力和競爭力的思想和管理模式。關於企業文化的定義,由於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甚至於研究視角的不同,使得國內外許多學者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企業文化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觀點:第一種是廣義的,認為企業文化是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和製度文化的集合,第二種是狹義的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長期的日常工作中形成的經營觀念、行為方式等,是一種以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意識形態。
(二)民營企業文化的特征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民營企業迅速發展起來,逐漸成為我國經濟建設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文化逐漸受到了民營企業的關注,民營企業文化存在著以下特征:
具有個人性。每一個企業都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企業文化,不同的社會曆史和現實條件造就了它們不同的企業文化。與國有企業相比較,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創始人或者領導人的個人素質、思想等,企業創始人的經營思想、管理風格、行為方式等都影響著企業文化的形成,可以說民營企業文化就是民營企業家個性的外在顯化,民營企業文化的建設就是創始人的理念言傳身教的過程。
高度的自覺性和自主性。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與民營企業文化建設有著顯著的區別,國有企業往往是企業內部的宣傳部長負責的,向下傳達時,都是僵硬的條文條款,具有強製性的任務,容易引發抵觸心理,形成應付形式的作風。而民營企業由於麵臨巨大的生存和發展壓力,為了提高競爭力,使企業健康穩定的成長下去,企業文化建設已經成為民營企業的必然選擇。因此,其自覺性和自主性更高一些。
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更加強調以人為本。企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企業內外的活動都是以人為中心的,在知識經濟的當今,市場經濟之間的競爭就是人才之間的競爭。相比於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更加注重以人為本,主要是因為民營企業擁有著天然的靈活用人機製,這就使得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製度上有了可靠保障。
不斷的創新。企業文化的發展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與時俱進的,創新則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企業文化的創新就是指隨著內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不斷改革和創新,在汲取先進的企業文化的同時,將落後的部分剔除,用不斷變化的思路和價值觀來構建新的企業文化,隻有這樣才能推動民營企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民營企業構建企業文化分析
(一)民營企業構建企業文化的必要性
自從加入WTO以後,我國民營企業麵臨著更加殘酷的全球化市場競爭,麵對新的競爭環境,想要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謀求生路,就必須要做大、做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這一切都需要以企業文化作為支撐。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不僅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還可以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促使企業科學化管理的進程。因此,民營企業隻有構建屬於自己的企業文化體係,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二)民營企業構建企業文化的意義
指引發展方向,樹立良好形象。企業文化反映了企業整體和所有企業成員的價值理念和行為取向,由於員工擁有共同的價值理念,這就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企業文化將會指引著員工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鬥。同時企業文化的好壞也決定著企業社會形象的樹立,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可以增加企業自身的魅力,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可以讓顧客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熟悉企業,認同企業,從而更加容易的取得消費者的信任,使企業產品更快、更好地被消費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