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家麵館(1 / 2)

“老董,兩大碗西紅柿雞蛋麵,一份酸辣土豆絲,兩瓶啤酒。”

“劉哥,這裏麵沒地兒了,隻有外麵了。”

“跟我客氣啥,外麵就外麵啦。”

“嗬嗬,這不是天冷麼。得勒,那你跟王哥稍等會兒啊。”

“忙你的去吧,啤酒我自己拿啦。”

初春的石門市天氣依然非常寒冷,能不顧寒冷而坐在室外吃麵的,也隻有些熟人老顧客了。

這家叫“又一碗”的麵館生意著實很好,這種好體現在其他飯館還有空桌,甚至空一半,而這家麵館已經坐滿,並在室外支起的六張桌子也已經坐了四張。外麵的那些人也是像要西紅柿雞蛋那位一樣,都是老顧客。

這裏人多是因為周圍的人都知道這家店的麵做的特別勁道爽口,再加上店裏的菜炒的很夠味,做工也是特精致。當然能夠吸引大量回頭最最關鍵的還是價格不貴量還足,其實就單憑這兩點也能吸引很多回頭客,不過更好的滋味算是錦上添花,有這花自然要比沒有好,時間久了老顧客自然就越發多了起來。

關於這家麵館能招回頭客還有另外一個說法:在麵館開始營業時,就有一些人在無聊中無意發現,這家麵館師傅的土豆絲做絕了,他們拿炒熟的土豆絲比較過,盡管那些土豆絲長短有些不一樣,但是寬厚都是一模一樣,幾根土豆絲擺成一排時很是平整,不敢說能夠達到儀器測量那樣精確無差,最起碼大家夥不仔細地看是辨別不出差別來。

這第一個人傳開以後,後來很多慕名而來的人都會過來點一盤土豆絲,或是酸辣土豆絲或是家常土豆絲,他們無一例外都會做一下比較,其結果還真就是像傳聞中那樣沒有差別,這樣一來就引來了更多的顧客。漸漸地,土豆絲這個最尋常的菜成了這個小麵館的招牌菜。

麵館營業兩年半以來,但凡是飯點,這個小麵館往往都是爆滿,隻要不是著急,很多熟客寧願等上好一會兒也不願到其他地方吃飯。這漸漸也成了石門市白鑫廣場步行街上一個別致的看點。而熟絡後,很多老客戶也都不矯情,茶葉什麼的他們也都知道在哪裏放,拿茶壺自己倒水衝茶,很是自然,也成了習慣。

和吃飯人數很多相比,麵館的小老板、大廚、小工可卻是他一個人,好在他準備的碗筷盤子都很多,而且廚房很大,鍋多,關鍵還是他人,做什麼速度都很快,快還不影響飯菜的質量,應對每一個吃飯的高峰期雖然顯得有些忙碌,可並卻不顯得倉促。

而在飯點過後,這個兼三職與一身的年輕男子就會在那個相對於前麵店裏空間更為寬敞的廚房內去把堆積如山的碗盤筷子洗淨,小麵館內衛生很幹淨也是有很多回頭客的一個原因,這麵館營業兩年中,那些常來的熟客沒有發現一次水杯或者盤子有髒汙的,不說桌麵,便是地板以及門口那個塑料門簾都兩年了,除了有些破損外,竟然一直都很幹淨,不像其他店裏的門簾那般油膩,這很難讓人相信這是男人經營的小店。

“老董,我們不著急啊,有著急的先緊著著急的上。”那劉姓顧客手裏拿著茶壺倒了一壺熱水衝茶,站住廚房門口對這麵館老板說道,“你跟小徐鬧別扭了?這兩天怎麼沒見她過來幫忙?”

“沒,她店裏貨有點問題,這兩天去中心店協商去了。”

“噢,我說呢。得,你忙著,我這大手大腳地也幫不上忙,就不給你添亂了。”

“都讓自己衝茶了還要怎麼幫我呢,再幫就該劉哥你自己掌勺了。嗬嗬,你先等著,一會兒就好。”年輕人嘴裏說著話,手中卻依然不停忙碌著。

這位顧客口中的老董名叫董承影,說老董其實年紀並不老,二十二三歲的模樣,相貌初看很是普通,隻是他那雙漆黑的眼睛給人的感覺太好,而當天他笑起來的時候,右邊嘴角微微上揚,令人感覺分外親切,至於那兩道濃密好似兩柄小刀的眉毛,則使得他多了幾分英氣。總的起來說,在遠處看不笑的他時,不起眼,不過靠近了,和他說笑起來,還是有些看頭的,這一點體現在吃飯的時候女性顧客總是要比其他店裏的女性顧客多不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