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言:經濟(1 / 2)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經濟成了富人的代名詞,好像隻有他們才可以透露出“經濟”的高雅氣質,經濟學家往往通過數據來判斷,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經濟好與壞,不從實際入手,總認為自己特立獨行的經濟思想觀可以改變社會甚至國家,但是大多數人認為,他們是是社會的蛀蟲,貪婪的通過各種手段來擴充自己的財富。

高中時,書本曾經講到過,經濟最初的形式是以物換物,用同等價值的物品進行交換,各取所需,比如十各雞蛋換一隻雞,七隻雞換一隻羊,四隻羊換一頭牛,這時他們所交換的家畜又有了新的代名詞,那就是“商品”。

人們心中對自己所交換的物品都有一定的尺度,及對自己的商品的價值和尺度以及所能換取的商品都有判斷,當雙方對換取的商品滿意時,交易便算達成了。交易為雙方要求達到滿足,人們稱為公平交易。

交易本就是在平等之上建立的,後來人們可能覺得以物換物太麻煩了,覺得使用一種大家公認的物品進行交易可能比較方便,於是就有了一般等價物,通俗的稱他為“錢”,在中國最開始的錢使用貝殼代替的,因為攜帶方便,人與人行買賣時變得更加自由與輕鬆。

但是貝殼極易損壞,且十分容易獲得,人們又用另一種東西進行替代,那就是稀有金屬,如黃金白銀,直到現在依然是財富與金錢的代表。

但是自從貨幣誕生的那一刻起,貪婪便應運而生,作為貨幣他可以賣到幾乎所有的東西,人們常想:我如果擁有了足夠的貨幣那麼就擁有了一切。

聰明而懶惰的人會思考如何用最簡便的方式獲得貨幣,於是商人便誕生了,通過買和賣,創造財富的人。

古時候,中國商人地位十分低下,統治者認為這些人沒有創造任何財富,視其為社會的敗類,這可能是因為古時候的商人都很貪婪吧!

雖然在中國,商人的地位低下,但是在歐洲這片古老大地上,商人算是一種高貴的職業,這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顯露無遺,擁有大量資本的他們成就了工業革命,其實不論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還是第三次工業革命。都是商人、投機者,還有富豪們又一次發財的機會。

人們常說是工業革命滿足了所有人,倒不如說是商人成就了工業革命,擁有巨大財富的他們可以去投資、去發展、去獲利。

當然商人也不是貪婪的象征,他們通過對資源的有效分配和發展,加快了社會生產力,增強創造力,使得社會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速度,因為有競爭呀,隻有競爭才能獲得更多的財富。

但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沒有有效的法律去製約這些“人”,當時的經濟可以被稱為壓榨經濟,富人壓榨窮人,統治者壓榨被條被統治者,殖民者壓榨被殖民者。

這讓那些商人狠狠的賺上了一筆,在獲得財富的同時也為政府支付了一大筆“稅”,這為商人建立了一個穩定的平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社會的不平等也會帶來一係列問題!

我不知道,商貿從何時起開始便變的不公,也許從商人及企業誕生的那一刻起,不公便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