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天空烏雲密布,大雨滂沱。尚之信兵分兩路,一路由自己親自率領前往白雲山兵營擒拿爹爹的老部下。另一路是擒拿自己的老父尚可喜,由心腹李三兒執行。
擒拿尚可喜不費什麼周折。因為平南王府李三兒平日裏出入自由。再加上尚可喜在王府內並沒有留下多少守衛。顧而李三兒幾乎未動刀兵就將老爺子按在了被窩兒裏。直等尚之信回來發落。
尚之信這一路卻不太順利。當他來到白雲山兵營時,其他爹爹的老部皆未曾防備就被擒拿。可是當夜剛好有一名遊擊將軍尋營,顧而躲過尚之信的擒拿。
當這名遊擊將軍聞到消息後,立即集結本部二千多兵馬將尚之信諸人去路擋住。這名遊擊將軍名李尚喜。他本是一名流浪兒,父母死於饑荒,隻知自己家姓李,並無名字。尚可喜於行軍途中撿了他,並依自己的名字給他起名尚喜。
他追隨尚可喜多年,視尚可喜如同親父。今夜見尚之信突入兵營將尚可喜信任的大將悉數擒拿,不顧勢單力孤,毅然攔住尚之信。
尚之信勃然大怒,他刷地抽出寶劍大喝“李尚喜,敢攔本將軍殺無赦,快快讓開。”
李尚喜視死如歸,他亦拔出佩劍怒聲道,“末將隻聽命於平南王殿下號令,今日公子私入兵營擒走老王爺愛將,你是欲對你親父下歹手不成?”
李尚喜隨軍征戰多年,對於這一場變故他心知肚明。尚之信這是欲行兵諫,迫尚可喜反叛大清朝。顧而他極力阻攔。
尚之信對李尚喜可就不必再有忌諱。他命令身邊的親信“今日不聽從本將軍號令者一律殺無赦!”
令尚之信所料不及的是,原來兵營中忠誠於父親的將士不在少數。雖然抓了一批父親的心腹愛將,可是仍有大批的將士不從。
這一夜白雲山兵營嘶殺震天,血流成河。待天將破曉之時,尚之信終於平定了兵營內的反叛。可是當他集結最後剩下的兵士之時,失望地發現隻剩區區二萬傷兵走卒!這點人馬如何能縱橫天下?
他深悔自己太過冒失,一場內鬥大傷了元氣!如若從長計議,由父親出麵來說服這些將士們,也不至於死了這麼多的人!
拖著疲憊的身軀,尚可喜回到了平南王府。李三兒見尚之信滿身血漬地回到王府,便猜出昨夜兵營行動不順利了。
機靈的李三兒沒敢立即湊過來。他遠遠地侍立在台階邊等待尚之信詢問。尚之信早就看到李三兒,他想起昨夜自己與李三兒兵分兩路。馬上喚他近前問道,“我父親怎麼樣?一切還順利吧?”
李三兒笑嘻嘻地回稟道,“將軍放心,一切順利。老爺子似乎早就知道你要動他似的,根本沒有把我當回事,一大早讓我端進一大碗湯圓全吃光了。現在老爺子正在後院打太極呢。”
聞聽此言,尚之信心中一動。就在這一刹,他突然佩服起父親來。以前總覺得父親胸無大誌,做人太窩囊。可是今日的表現,說明父親絕不是一個窩囊廢。否則已關軟禁的他不可能這般泰然自若。
他輕手輕腳地來到後院,果見父親正一招一式認真地打著太極。那鶴發童顏的英氣赫然凝聚於臉上。尚之信輕聲問安“父親,兒來給您請安。”
尚可喜似未聽見,直到一套拳打完,才紮住馬步長舒一口氣。他慢騰騰拾起井台邊一條涮洗過的濕毛巾邊擦著額頭汗邊說道,“兒,你終於走到今天這一步了?孩子,爹爹老了,死與活都無所謂。你卻還年輕,可是你卻走了一條萬劫不覆之路啊!”
“爹爹怎麼知道我走的這條路是死路?如今天下漢人誰不想推翻滿清異族?吳三桂振臂一呼,滿清政府必然會土崩瓦解。當此爭雄天下的大好時機,父親你卻坐視不理。是你逼兒出此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