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說錦天。他與藍玉廣回到梅州後並未將興寧之事放在心上。雖然心裏很是喜歡羅氏姐妹,可是他心裏也知道,婚姻大事不可強求,一切有緣為上。
羅家世代書香,自恃清高。怎麼肯將女兒嫁給自己這樣的封疆大吏呢?尤其聞聽尚之信提親失敗的消息,錦天更加不去指望了。
在梅州隻停留了數日,便又攜藍玉廣來到韶關乳源縣巡視。這裏是錦天的命脈所在,他必須給予極高的重視。因為這裏駐紮著八萬多鐵甲精銳。
這幾乎是錦天這個兩廣總督的全部家底兒。他一到任,便重新布署了軍隊。按照雁城的戰略構想,將精銳重兵布防於此。
可是當他在乳源周邊巡視了幾天後,開始犯愁了!這地方太窮了,窮得普通百姓們一日三餐都成問題。
這麼多的兵馬布防於此,八萬多張嘴需要吃飯。這裏山高路遠,從外地運送物資糧食極為不便,八萬人的吃穿不得不靠當地來解決。
小小的縣城,百姓們尚不能解決溫飽,八萬人的到來無疑給地方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錦天為此愁眉不展,苦無良策。
從韶關回到梅州,韶關軍糧問題成了他這個兩廣總督當下的頭等大事。他與藍玉廣等人詳細調研了粵東地區的風土人情、物產情況。
通過調研錦天發現,製約該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在於交通不便,人口稀薄所致。其實本地的物產還是相當豐富的。
由於廣東西南部位於珠江三洲,該地方地處平原,交通便達,人口稠密,百業興旺!故而百姓們生活也比較富裕。
粵東地區的百姓們,在此地一旦經營得當,生活富足後便紛紛遷至廣州周邊一帶定居了。這個地方的人口每年都在大量地流失,加之交通不暢,故而是越來越窮。
錦天找到了問題的根結所在,他準備修一通廣州至韶關、梅州至廣州的公路。隻要將這兩個地方的路打通,韶關的軍糧問題立時可解。而且路一旦修通,更加利於粵東地區與珠三角兒地區的經濟互補,實乃雙利雙收的好事。
想法是正確的。但是修路的錢又成了一件令錦天頭痛的事。廣東有錢,錢全在平南王手中握著,他這個兩廣總督卻是個窮官。
錦天親自來到廣州找尚可喜商量,尚可喜倒是痛快,當麵應承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可是尚可喜忘記自己因多年不理政務,說話已經不好使了。
平南王府真正的實權在尚之信的手中。老子應承的事兒到兒子這裏不好辦。尚之信當著父親的麵兒,滿口應承:一定全力以赴助錦王爺把路修通。
錦天見廣州不虛此行,便不再逗留。回到梅州後組織招募修路的民夫。民夫們招集齊了,尚之信的工程款卻遲遲不到。
錦天派梅州知府親赴廣州催討款項,得來的回複是:今年的錢除上繳國稅,已捉襟見肘,實在拿不出用於修路的錢了。
錦天聞聽知府的回報,氣得直跺腳。他心裏明白,若想從尚之信的手中要得修路的錢,簡直就是癡人說夢。他深悔當初婦人之仁,讓他做了這廣州將軍。看來尚之信其人是尚無信。
錦天立即修書給朝中的安親王嶽樂,將自己打算修路的事宜向嶽樂詳細地說明。嶽樂收到來信,立即命戶部將兩廣每年所交的稅銀直接調拔給錦天使用。算是對他的大力支持。
朝庭的稅銀要到年底才能兌現,可是錦天現在就需要錢動工!手中無錢,大批民夫們如何安置,急得錦天如熱鍋上的螞蟻!
正在著急上火之時,廣西巡撫送來紋銀二百萬兩,算是解了燃眉之急。可是這區區兩百萬兩仍然不夠的。錦天必須還要想辦法另外籌款才能將工程不停斷進行下去。
錦天修路造福一方,卻因缺錢而使工程進展不順。以前自己領兵打仗,糧草銀錢問題從來不操心。如今身為一方父母官,他才真正體會到錢的重要!
這一日,興寧縣令徐育之突來梅州造訪。錦天將其迎進總督府後,分賓主落座。徐育之首先一拱手道,“給王爺道喜,經下官羅府說媒,羅府已滿口應承婚事。現在就等親王殿下選得吉日將羅氏姑娘娶進門呢!”
“哎!當下因修路之事弄得本王焦頭爛額,還哪有心思娶親?我看還是緩緩再提吧,待修路事宜一切妥當後,本王定當親赴興寧迎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