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三個響頭(2 / 2)

親兒子並不知曉自己是他的親生父親,那麼兒子對他親不親,可全在莊後一句話呢。他多爾袞能不怕莊妃嗎?葉布蘇哪知道多爾袞與莊妃還有這麼多的彎彎繞繞,故而一句話惹得多爾袞拍了桌子。

“我大清的後方惹無莊後這樣的傑出女性守著,我們這些爺們敢出來放心地征討四方嗎?今後若再敢在本王麵前說莊後的短處,本王定不輕饒!”

葉布蘇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嚇得撲通跪倒於地乞饒道,“小王下次再也不敢了,求攝政王寬恕我一時胡言。”

多爾袞平息了一下情緒,緩緩說道,“本王知道你近日裏征糧勞苦,怎奈前方的降卒越來越多,你還是要想個萬全之策才可行。”

葉蘇蘇言道,“單靠遼西地區的糧食我看是行不通了。您看是否書一封急信給莊後,讓她在盛京那邊也征討一些糧食運過來。”

多爾袞搖搖頭道,“即便莊後在盛京征集到糧食,可是路途遙遠,運輸極難。遠水難解近渴!最好的辦法還是就地解決。”

倆人正在賬中一籌莫展之機,錦天欣簾而入。他是回到營中後聽士兵報告多爾袞回到連山,故而過來相見。

多爾袞見錦天進得賬中,虎著臉問道,“我聽葉布蘇講錦親王爺自來到連山大營,不但不過問征糧事宜,還處處阻撓征糧,可有此事?”

錦天聞聽此言心道,“是你不讓我插手軍中一切事務,還故意如此說。你多爾袞好歹也是堂堂攝政王,怎麼像個無賴似的!”

心中雖小視他可錦天嘴上卻是不敢直言。他向多爾袞一抱拳道,“我見葉布蘇勤於征糧諸事,不好與他爭功,故未管征糧之事。至於阻撓征糧純屬扯淡,向寺中征糧本來就有違我大清律法,何來阻撓之辭?”

葉布蘇反譏道,“不向寺中征糧怎麼辦?在遼西地界,寺院大多數為占地大戶,他們的糧食也是最多的。不向寺廟征,你倒給攝政王出個好主意?”

錦天也是少年氣盛,加之與葉布蘇本就不和。他笑笑,向多爾袞一抱拳道,“攝政王,我若為大軍解決了糧食問題,您當個證人,讓葉布蘇給我當庭磕三個響頭如何?”

多爾袞當下最焦急的莫過於糧食問題,他未加思索便言道,“隻要錦親王能夠為大軍籌到糧食,甭說三個頭,一百個頭他葉布蘇也得磕!”

錦天道,“軍無戲言,請攝政王言而有信。”多爾袞正色道,“如葉布蘇不肯磕頭,讓本王替你摘下他的項上人頭。”

“征糧其實很簡單。請攝政王立時在遼西地界發一紙征兵通告。通告這樣寫:因要一統中原,急征兵源。全國凡六十歲以下,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強令入役。如不願入役,每二十鬥米可免一人兵役。”

葉布蘇反對道,“你這主意太陰損了,這不是借征兵來強征糧食麼?百姓不是傻子,他們豈有不鬧之理?”

錦天嗬嗬一笑道,“我大清自太祖始便有祖製,一旦有大的戰事發生,服兵役那是百姓的義務,也就是必須要入役。如今這一紙通告下去,百姓不但不會有意見,還會感恩攝政王體恤民情。加之遼西多商股之家,很多商股之家寧願多出糧也不會讓子女去當兵。”

多爾袞聞聽一拍帥案哈哈大笑道,“錦親王不愧是我大清軍中驕子,一句話點醒本王啊。遼西當地百姓自古便生活富足,看到此通告,本王相信大多數家庭是隻願出米不願服兵役的。這樣軍糧的難題算是迎刃而解!”

多爾袞言罷,認真地轉向葉布道,“郡王爺,為了我大清的國運,你就給錦親王獻上三個響頭如何?”

剛剛多爾袞已言明,自己要不磕這三個響頭,他攝政王就要摘下自己的腦袋。葉布蘇帶著極其怨恨的眼神向錦天撲通一聲跪下便‘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磕完頭也未回直向賬外走去。

多爾袞仍未介意,哈哈一笑道,“錦親王爺,我言麵有信。你出奇謀又為大清立了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