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錦天妙計定戰局(1 / 2)

在後來曆史學家們的眼睛裏,這一場大戰是大清國逐鹿中原前的最後一場戰爭。正是因為這場戰爭,徹底掏空了大明王朝的根基。也使大明王朝除了山海關一座關隘,北京城幾乎無險可守了。大明王朝岌岌可危!

這場戰爭同時奠定了大清王朝的振興。從此後,大清國在皇太極及多爾袞的治理下兵強馬壯,國力雄厚!這場戰爭不但改變了兩個王朝的命運,也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多爾袞、錦天、洪承疇、吳三桂。

這一場大戰本應該是血雨腥風、血流成河。可是此時的戰場卻出現了令人捧腹的場景。

二千多名身穿白袍、頭戴白帽的大廚齊整整地站在了戰場的最前沿。他們將熱騰騰、香噴噴的白米飯和白麵饅頭一字排開,足有二三裏。

這二千名大廚個個肥頭大耳兒,挺胸腆肚兒。他們一齊運足中氣大喊道,“明軍的弟兄們,過來吧!這裏有米飯有饅頭,還有油滋滋的豬肉燉粉條兒。”

一遍又一遍地喊著。飯菜的香氣隨著風兒慢悠悠、輕飄飄地鑽進了饑腸轆轆的明軍士兵的鼻子裏。

這對於忍饑挨餓數日的明軍士兵來說,此法無疑是太陰損了!不過在瓦解明軍意誌力上,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天快黑的時候,陸陸續續地從明軍陣營裏逃出來一些意誌力相對薄弱的士兵。人數不多,也就二千餘人。

皇太極下令:將這第一批投降過來的明軍士兵每頓八菜一湯,讓他們甩開腮幫子可勁兒吃。連吃三天。

第四天早晨,當這二千多名投降過來的明軍士兵精神抖擻地站在校軍場時。皇太極攜錦天來到點將台親自訓話。

“朕知道你們此番來降不是出於真心,而是因饑餓所致。但是,朕要的是能夠忠心為我大清效命的死士。故而朕決定,真心願意留下來的歡迎。不想留下的隻要不再回到明軍大營,朕發給你們路費,發給你們幹糧,回鄉去吧!”

皇太極講完,錦天站了出來說道,“士兵們,我是袁督師遺子錦天。如今我受陛下隆恩,授漢八旗副統領。漢八旗的士兵們全由我們漢人組成,待遇與滿八旗相同。隻要入我漢八旗軍,就是旗人。立有軍功者還可封妻蔭子。願意留下的兄弟們歡迎你們加入漢八旗軍。”

漢軍的士兵們一聽錦天的身世,皆揮拳喊道,“我們願意加入漢八旗,我們願意跟隨袁大公子!”

皇太極滿意地離開了點將台。皇太極今天之所以來了這麼一出兒是因為他明白:袁崇煥雖死,但是袁崇煥的名字在明軍士兵心目中那是軍魂!袁帥的名氣那就是‘號召力’。故而將錦天喚來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