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小故宮崇政殿皇太極又在早朝。皇太極向群臣們說道,“朕自登基以來,向東平定了朝鮮,在海上趕走了明將毛文龍。此時我大清,國運正蒸蒸日上。朕欲向南平定中原,一統華夷。可礙於寧錦防線之堅固,向南的戰事一直未有進展。朕每思及此,常寢食難安也。”
範文程出班奏道,“陛下莫憂,天佑我大清。南下逐鹿中原是遲早的事。現在我們要等待一個最佳的時機。”
皇太極問道,“何謂最佳時機?”範文程道,“現在大明朝國內危機四伏,西有張自忠、李自成的農民軍在反叛。北有我大清虎視眈眈。加之崇禎帝雖有重振明朝之心,卻生性多疑,用人不定,造成君臣異心。我料大明遲早必生大亂,這場大亂將是我大清南下的最佳時機。”
皇太極輕歎一聲道,“朕急於在有生之年看到華夏之大一統,建唐宗宋祖之奇功偉業。卿之言雖有理,可朕心亦急也。”
多爾袞出班道,“陛下不必心急,現我蒙、滿八旗兵強馬壯;漢八旗亦已成軍。隻要時機一到,平定中原彈指一揮間也!”
皇太極聞罷向武將班裏的錦天詢問道,“錦天將軍,漢八旗成軍已有些時日,卿對當下局勢及軍務有何見解否?”
錦天出班跪倒,“陛下,自臣擔任副都統以來。日日殫精竭慮,不敢有絲毫懈怠。臣深知年尚幼資曆尚淺,不敢在陛下及眾臣麵前妄談國事。”
皇太極欣賞地看著跪在朝堂之上的錦天。他覺得他選的人沒有錯。小小年紀,說話辦事盡露穩重之態,頗具大將之風。
皇太極笑著說,“你且盡言,對與否朕不怪你。”
錦天又一叩首道,“陛下,那恕臣鬥膽提出我滿洲建軍之規劃。我滿洲現有三鎮軍馬:蒙八旗、滿八旗、漢八旗。其中蒙滿人因以遊牧為生,自小便擅騎射。蒙滿人天生就是優等騎兵;而漢人大多不擅騎射,即便組成騎兵,在訓練中也是頗費力氣。”
皇太極似乎明白了錦天要表達的意思,說道,“卿年紀雖小,卻已有大局著眼的本事,繼續說下去。”
錦天道,“現我大清已能製造先進的輕、重火炮。臣鬥膽建議:我蒙、滿、漢八旗軍根據各自所長建專業兵種。其中蒙滿八旗軍以騎兵為主;而我漢八旗以步兵及炮兵為主。這樣打起仗來分工明確,便於指揮。”
多爾袞、範文程、豪格等一班大臣皆跪倒奏道,“陛下,錦天之策極為妥當。望陛下恩準錦天之奏。”
皇太極哈哈大笑,“我兒錦天,深得朕心。漢八旗交於你手,朕愈加放心矣。準奏!”
皇太極接下又問,“漢八旗軍當下可有棘手難解之事否?”
錦天複道,“稟陛下,漢八旗軍初建,當下最缺領兵之將才。幸得我師天楊道人在旁相助,否則臣恐難擔此重任也。”
皇太極道,“朕刪封你師天楊道人為漢八旗監軍如何?”錦天忙回奏“陛下不可,我師天楊道人早已淡泊名利。他助我實出於師徒之情。如陛下賜官,他必不受。”
皇太極道,“好吧,軍中將才你慢慢物色。有合適人選及時奏報於朕,朕自當批奏就是。”
皇太極上完早朝,急急來到關雎宮內探望海蘭珠。此時海蘭珠已身懷六甲,皇太極自得到這個消息後,幾乎每天都陪在海蘭珠的左右。
關雎宮內仙樂飄飄、暖意洋洋!一派祥和融洽。皇太極手挽宸妃走出房來。房外小橋流水、燕語蔦聲。皇太極深吸一口氣,朝政之繁雜令他時常心中有重負鬱結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