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淩河已被困了近三十天了,明朝的援軍仍遲遲不來。此時祖大壽軍中早已無糧食可吃。沒有辦法,大壽下令宰殺戰馬。
大壽此時內心開始憂慮。他不為別的,自己可以戰死殺場,以身殉國。可是不巧的是,大哥袁崇煥的骨血錦天卻身在城中。一旦保不住大哥的傳人,他在即使到了九泉之下,也是無顏麵對大哥。
錦天卻是不懼。非但不懼,麵對如此大場麵的戰爭,小錦天反倒豪情萬丈!他對大壽說,“如能隨幹爹戰死疆場,不失為此生最大幸事也。”
看著小小年紀卻臨危不懼的小錦天,大壽心中十分欣慰!可是當他看著那稚嫩的小臉兒,心中又是一陣不忍。“不,無論付出何種代價,我亦要保住大哥的獨苗苗兒。”
山海關方向,明太仆寺卿監軍道張春、總兵吳襄、副總兵吳三桂終於率四萬鐵甲軍前來救援了。
皇太極聞報,親自率領滿八旗軍六萬餘人、蒙古軍二萬餘人前來阻擊。此時的明朝援軍為了能夠救出城內的祖大壽,拚了命地往前衝。吳三桂、張春一馬當先,不懼清兵人多。
戰役相當慘烈,因為皇太極當時已經能夠造出當時最為先進的紅衣大炮。他一改滿人肉搏血拚的習慣,而改用了大炮轟敵。
明軍在炮火下成批成批地倒下,血流成河!待明軍攻勢稍減,滿洲騎兵又像瘋子般猛衝猛殺。
此一役,皇太極大獲全勝。並且俘獲了明軍主將張春。吳襄、吳三桂見勢不妙,慌忙逃回臨近的寧遠城堅壁不出。
仍在大淩河的祖大壽根本不知道他唯一的希望:山海關援軍已經無望了。仍在艱難地堅持著。
馬已經快吃了光了。他留下幾匹為數不多的戰馬。那也是留下吃的,是給錦天留下的最後食物。
士兵們已經餓到開始殺死城中的百姓來充饑。到第八十天,城中百姓也已被吃光。大多數兵不肯生吃人肉,可是城中連燒火的柴都用光了。連百姓房屋中的木頭都已用盡。
士兵們索性將人骨、馬骨曬幹,點燃後當作柴火來煮人肉食。那種悲慘的場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身在和平年代的人們,如果能親眼看到當時的慘象,那麼誰還想去發動戰爭?
祖大壽已經瘦得隻剩下一身的皮包骨。外加花白的長須。為了讓錦天兒吃上一口馬肉,他將僅存的幾匹戰馬全部殺掉,煮熟後曬成馬肉幹私藏在帥府中。
就這樣,錦天每天也隻能吃到二三塊馬肉幹。看著錦天也在一天天地瘦削下去,大壽心中陣陣難過。時常一個人偷偷爬上城樓西望,渴盼著援軍的到來。他真的要撐不下去了。
第九十天,軍中開始吃老弱受傷的士兵。因為城內的百姓已經被殺光、吃光!一向愛兵如子的祖大壽真想一劍了斷了自己的性命。他每看到眼前的慘象,鐵骨錚錚的漢子,心亦開始滴血了。
都是跟著他出生入死的兄弟!還有他最愛的錦天兒。他何忍讓他們一個個地彼此互相殘殺,最後死在大淩河城中?
他感到了自從軍以來從未有過的悲愴感。看著士兵吃著士兵的肉,老帥時常獨自老淚縱橫。
恰在祖大壽步履唯艱之時,皇太極命八旗弓箭手將招降書射上了城頭之上。皇太極一生尊重的明朝將領不多,而祖大壽是他最為尊重的將軍。因為他曾多次與祖大壽交兵,從未占到便宜。此次若不是範文程的計謀,亦不能勝大壽於大淩河城下。
皇太極的招降書講得極為懇切。許諾如大壽肯降,則不殺一人。且言語中表達了對大壽的恭敬與渴盼之情。希望大壽棄明從清,承諾大壽如一人肯降,則放歸所有城中士兵回鄉!
瀕臨絕境的祖大帥看到信後,想了想,嘴角兒露出狡猾的笑容。心道,“老夫先假意降了皇太極,先保住這些士兵和錦天我兒的性命。待有了時機,老夫再擇時逃回錦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