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譯詩經典 波爾森詩選(1 / 3)

譯詩經典 波爾森詩選

新詩歌

作者:董繼平譯

魯·波爾森(Roo Borson,1952-),二十世紀加拿大著名女詩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伯克利,曾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從事宗教研究,1973年進入佛蒙特州的戈達德學院,1974年移居加拿大,1977年進入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文學創作係,獲得碩士學位。此間她獲得了麥克米蘭詩歌獎,1982年又奪得CBC詩歌大獎賽頭獎。她曾經擔任過西安大略大學駐校作家(1987-1988),然後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賴爾森、上加拿大創作間教授文學創作。她著有詩集《著陸點》(1977)、《雨》(1980)、《在田野煙霧般的光芒中》(1980)、《悲哀的設計》(1981)、《徹夜,回家》(1984)、《十一月/雪的透明》(1985)、《意義,或世界的重量》(1989,曾獲總督詩歌獎提名)、《夜行:詩選》(1994)、《水的記憶》(1996)、《對王維介紹的介紹》(2000)、《溯流走向奧伊西達的短途旅行》(2004)、《個人史》(2008)、《雨;道路;一艘開放的小船》(2012)等多卷。她先後獲得過“總督獎”(2004)和“格裏芬詩歌獎”(2005),以及其他一些詩歌獎。

在加拿大詩壇上,魯·波爾森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異軍突起的那一代詩人中的佼佼者。她的早期詩作主要是對自然風景的抒情和沉思之作,後來則逐漸轉向將對人生的思考寓於風景之中,其語感新穎,內部張力較大,具有多層次、多視角的空間;另一方麵,她用詞簡潔、畫麵生動,常常滲透出對人類經驗的探索精神,並且十分巧妙地把主觀與客觀事物聯係在一起。目前,她在加拿大詩壇上具有不小的影響。

日落,碩大的花,在地平線上枯萎。

喪失了芳香,一種生疏的氣味

漫遊山岡,令人窘困的氣味,

赤裸的氣味,大地上尷尬時辰的氣味。

如果一個碩大的人輕輕佇立,寬臂溫順地

放在身邊,那麼女人就溶化。這是通向

那讓她們激動的從容的暴力之路。

山岡因為堆積的幹草而鼓起,

仿佛它們充滿了正要打開的抽屜。

那裏麵除了黑暗,又能有什麼?

地麵無形,腳趾摸索道路,

衝撞未知的物體

如同壇子中的蛾子,如同

在燈盞上撚熄自己的蛾子。

女人們坐著,穿著有背帶的長襯衣,

穿過一座座房舍,散落在樓上,

如同絲綢般的花蕾。

她們照鏡子,

她們希望她們有別於自己。

幾個男人走進幾間屋,

帶來蘑菇似的氣味。

其他男人懶洋洋地靠在建築物的外部,

仰望星星,

微不足道。

他們其中之一俯身嗅聞一朵花。

他的臉上有洞孔。

藍花楹

陳舊的泥土,她多麼慍怒,

深色的副產品

揮動翅膀和劍,

山脈,世紀,

我們含有雜質的眼睛。

黃昏。行星如溢灑的水銀

星星滲流著

孤獨,那沒有勳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