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泗州戲藝術與地方經濟的發展(2 / 3)

而國民經濟,特別是地方經濟它們永遠都是與時代同步的,因為經濟是生產力的範疇,它是民生民本的永動力,如果它不永動、更新、發展,那人類和一切生命群都不能進步、發展,隻有它能改變一切,長存常新.  3 地方經濟的發展對泗州戲藝術的搶救保護  今天,文化興國,文化強國,是我們的夢想。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全麵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精去糟,使之與當代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挖掘和保護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泗州戲已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要做好以上工作,必須由物質經濟作基礎保證,所以當地方經濟發展到一定高度,人們就會從物質經濟中走出,尋找自我,尋找根,人們都有懷舊的心理和尋根的本能,都不想無痕地象風一樣活一世,就消失的無影無蹤。雖然生命可以被毀滅,雖然事實在不斷無情地擊碎我們想在這世上留下點生命痕跡的夢想,但人類從久遠的祖先開始一直到現在仍然執著不懈地盡最大可能的留下生命的符號和印記,這就給地方經濟搶救地方文化藝術留下了契機。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怎樣使文化也象經濟一樣變成生產力?怎樣使精神轉變成物質(即物質化)?那隻能從人自身去找,即從自身人的本體本能找。就泗州戲從形成到發展至今來看,過去創作一個戲主要強調高台教化,為他人服務,我覺的現在要改一改了。要首先強調為自身、為個體服務,這也回到了劇種起源的最原始狀態,即“怡心調”。其首先取悅於己心,再取悅於他人,隨心隨性,自然本真。希臘人曾說“人,認識你自己”!從人最本體的靈與性出發,這樣也許是個辦法。因為我認同:自己的事都搞不好,怎麼能搞好別人事的主張。古人常講立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特別是現在人民生活逐步富裕後,人們對精神撫慰的需求更迫切,而一個對自身心靈都不懂的人,又怎麼能做到去打動別人的心靈?藝術是靈魂的救贖,精神的救贖。環境、時間、地點的不同,人的精神、情感、情緒、展現自己的方式、方法及風采也不同,這就是人與人有別的特色;一方水土一方人,這也就是地方特色;隻要從根本上拯救出這種特色,地方藝術的特色也就出來了。所以我相信,隻要我們地方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高度一個點後,地方特色文化會重新回到我們身邊,二者會重新相得益彰,所以我相信泗州戲不會消亡的,也許有一天它的展現方式會改變、消亡,就象漢大賦變成駢體文,駢體文變成唐詩,唐詩變成了宋詞再變成元曲、明清傳奇、白話文一樣,但我們的根沒有變,漢文化根的傳承沒有變一樣。  與時俱進,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藝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泗州戲"藝術,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鄉土人文特色。曆史和實踐都證明:地方經濟越發達繁榮,地域文化的特色,即"地方味道"鄉土味(或草根味),就越濃烈醇厚,越能久遠的保存、保持、繼承、傳播和發展,古今中外皆如此。如:我國的大汶口史前文化,古老神秘的埃及文化,近代的歐洲文化,現當代的美國文化等。鄧小平先生曾說,發展才是硬道理。讓我們的地方政府和人民大力發展地方經濟吧,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原汁原味地全麵還原繼承傳統"泗州戲"藝術;另一條腿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突破,創作出作為我們這一代人自己的新時代“泗州戲”,即與時代同步的"泗州戲"。  泗州戲是平民文化、鄉土文化,我們都是平民中的一分子,讓我們首先尊重自己,先為自己的真情實感寫"泗州戲"吧,先悅己再娛人,最後希望能做到愉悅於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