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慶化學工業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的重要作用(2 / 3)

1 化學工業在重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化學工業是重要的資源加工產業,是重慶化工業基礎產業之一,發展化學工業是新型工業化發展必經之路。化工基地格局經過調整,重慶化工已基本形成了長壽化工園區、涪陵化肥基地、萬州鹽氣化工基地的格局。

《重慶工業轉型升級“十二五”規劃》中指出要大力發展MDI、氫氰酸、乙炔、橡膠輪胎、精細化工、乙烯芳烴、化工新材料及醫藥產業鏈等12條產業鏈。預計,到2015年累計投資150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800億元。

2 重慶化學工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重慶化工園區成立於2001年,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化學工業門類較齊全、產品較多,基本形成了長壽、涪陵兩大化工基地和萬州等特色化工集中區,初步實現天然氣化工、石油化工、氯堿化工等產業耦合發展,為進一步加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天然氣化工居全國先進水平

重慶市天然氣化工擁有國內外大部分已經工業化的天然氣化工工藝技術,形成乙炔、氫氰酸、甲醇、合成氨、光氣等特色產業鏈。天然氣製乙炔、合成氨、甲醇羰基化製醋酸等裝置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甲醇、甲烷氯化物、氫氰酸、蛋氨酸、亞胺基二乙腈、二硫化碳、三聚氰胺、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等產品在國內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國曆史最悠久、品種最齊全、規模最大、技術先進的天然氣化工基地。

(2)產業規模居西部前列

重慶市化學工業發展較快,2005-2011年化學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9.5%,高於同期全國化工行業平均增幅4.8個百分點,占西部地區化學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逐年提升。2011年重慶市化學工業總產值占西部地區化學工業總產值的11.1%,比2005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居西部第3位,具有一定的規模優勢。

(3)基本形成集群式發展模式

長壽、涪陵化工基地已形成規模,萬州、豐都等特色化工集中區逐步形成產業鏈競爭優勢,使重慶市化學工業初步形成集群式發展的格局。集中布局有利於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產品鏈的擴張與延伸、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提高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水平。

(4)裝備水平和創新能力有所提高

重慶市化學工業通過實施技術改造、主城區化工企業環保搬遷、引進重大項目等方式,使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水平等方麵得到了較大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得到加強,全市擁有2萬多名化工科技人員,已經建立國家級技術中心l個、市級行業技術中心l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6個,規模以上化工企業投入占銷售產值的比重達到1.14%,略高於全國化工行業平均水平。

(5)節能減排初見成效

重慶市化學工業萬元產值能耗2005年為2.24噸標煤/萬元,到2010年下降到0.96噸標煤/萬元,“十一五”期間年均下降15.6%,明顯快於同期全國化工行業平均降幅,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3 重慶市化學工業發展模式亟待升級和調整

(1)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高附加值產品所占比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