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工資分配方麵的現狀
1.3.1 地區間收入差距呈逐漸縮小的趨勢
2009年地區間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高低倍數為2.41倍,2010年下降到2.38倍,2011年地區間工資差距稍有擴大,為2.41倍,2012年又下降為2.33倍。
1.3.2 行業工資關係有所改善
2005年工資收入最高行業是最低行業的4.88倍,為曆年最高;2010年為4.66倍;2011年為4.48倍。2012年工資收入最高行業金融業是最低行業農林牧漁業的4.30倍,比上年又有明顯下降。
1.3.3 高管收入增速趨緩
2008年我國上市公司高管最高薪酬平均為55.6萬元,2009年為61.4萬元,2010年為66.8萬元,2011年為72.9萬元,2012年為75.38萬元, 2013年為81.81萬元,基本保持一位數的增長速度。
2 勞動保障前景
2.1 就業方麵的前景
未來就業政策不但要重視勞動力需求管理,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拓寬就業渠道,擴大就業規模,而且要更加重視供給管理,通過大力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機製和結構、改善就業質量,提高勞動參與率和勞動生產率,從人力資源開發和有效配置上,促進就業與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應著力於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在經濟持續增長與結構調整中促進充分就業;進一步開發勞動力資源,贏得更多“人口紅利”;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製機製,完善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係;以機會公平和權益保障為重點,不斷推進就業質量改善提高,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近幾年來,邳城努力促進重點人群就業,重點抓好困難人員及留守在家和剛畢業的學生再就業,定期不定期進行就業政策培訓和指導;努力做好農民工工作,籌建家庭服務業協會,開展家庭服務業誠信評比活動,營造發展氛圍,年度家庭服務業新增就業3500人;努力抓好村級平台“硬件和軟件”建設,實現村村聯網,逐步提高平台人員素質,加速實現城鄉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年內實現新增就業1.2萬人,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以內,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萬人。
2.2 社會保障方麵的前景
2.2.1 未來製度發展麵臨較大挑戰
一是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對參保和政府投入帶來影響;二是人口老齡化加速,可持續發展問題凸顯;三是城鎮化加快,對製度適應流動性提出更高要求;四是人民群眾對公平享有社會保障的訴求日益增強。
2.2.2 完善社保體係的對策建議
一是進一步完善各項社會保險製度,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享有社會保障。社保服務體係實現服務下沉一抓到底,擴展功能、充實內容、提高效率。落實全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現場會精神,全麵開展、推行“四個不出村”。
二是繼續深化改革,促使社會保障製度更加公平。穩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遞增幅度合理。
三是建立健全促進社會保障製度可持續發展的機製。建設全市統一的人力資源基礎信息數據庫
四是推進多層次社會保障體係建設。通過落實和完善稅收支持政策,鼓勵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建立補充保險。同時,鼓勵商業保險發揮補充性作用。
五是開展社保基金“網上監管鞏固年”活動,組織實施社保資金審計“再落實、回頭看”活動,強化社保經辦機構內部控製,及時糾正管理漏洞和薄弱環節。
2.3 工資分配方麵的前景
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最低工資標準將會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工資分配關係也會得到很大的改善。最低工資製度的實施,將會使我國經濟經曆快速發展、遭遇經濟危機、全麵複蘇,最低工資標準調整也會經曆全麵調升、暫緩調整、恢複性增長這樣一個完整的循環。
3 小結
在未來的勞動保障工作中要積極推動勞動合同立法,繼續推行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製度,加強勞動保障爭議的調解,完善最低工資保障製度,進一步解決建築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加強工資收入分配的宏觀調控,規範收入分配秩序,未建立和諧邳城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孫祖芳;;調整勞動關係的理論與政策研究[J];社會科學;2007年05期
[2]黃文姬;城鄉人力資源雙向互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