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經濟全球化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更為豐富便宜的消費品,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大大降低了生產單位所需的勞動時間,進而降低了商品實際價格,勞動者的實際收入水平就會大幅提高。
3.本世紀初至今。雖然我國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上升,但是中國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卻沒有實質性改變,一直處於低利潤率。在這一階段全球化對我國勞動者報酬的影響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是全球化對不同技術能力等級勞動者的影響不一樣。很明顯,具有某些專業特長的勞動者收入增長大大快於非熟練技術工人。有高技能的勞動者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從而有更多機會調到生產率更高的地方,而沒有嫻熟技能的勞動者很少有機會進入生產率高的單位就業。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勞動力要素是分層的,全球化對勞動力的影響也不同。
二是全球化帶來的好處普通勞動者沒有充分享受到。中國作為一個勞動力豐富的國家,普通勞動者占為多數,他們的就業情況和收入水平以及其變化,是評價經濟發展成敗的根本標準。近十多年的時期裏, 我國勞動者報酬的提高低於GDP 增長率,普通勞動者未能充分享受到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好處。
三是部分體製不完善障礙提高我國在國際產業鏈中地位。經濟全球化包括技術、資本、服務和產品等諸要素的全球化,但不是全部經濟要素的全球化。總之,中央政府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和進一步深化改革力度的不足,國民經濟對舊有增長模式的強烈路徑信賴等等,都構成了提升我國在全球經濟體係中地位的根本性障礙。
二、提出的政策建議
1. 首先要做的就是擺脫對現有經濟增長模式的路徑依賴,實現經濟發展由投資及出口導向型向國內消費導向型的轉變。提振國內消費,有利於企業的發展與產業結構的升級。
2.其次,要關注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狀態,從提高就業培訓、基礎教育質量等長期性的措施入手幫助低收入的勞動者提高收入水平。具體講就是打破貧窮的代際傳遞,為低收入者打開向社會中上層的致富通道,讓低收入者慢慢致富,實現全體勞動者的體麵勞動。
3.再次,需要創造更加公平的生產市場環境。資本、勞動力、土地和信息是生產經營活動中要使用的各種資源。目前來看,我國的生產要素市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流動性障礙,即是大量農村土地無法滿足集約生產條件,同時把過量的勞動力束縛在土地上。勞動力市場不健全,戶籍製度也成為農村勞動力城鎮化的障礙。以上這些問題中有些是因為市場機製的不健全而間接作用於勞動者報酬,有些則是因為限製了勞動力流動性而直接製約了勞動者報酬的增長。
結語:就理論方麵而言,經濟全球化和收入高低差距兩者中間沒有一種簡單肯定的內在關係。筆者認為經濟全球化在勞動者收入方麵所起的作用絕對不能片麵的歸結於好處多或者壞處多。兩者其實存在著一種動態的聯係,就像經濟全球化勞動收入的高低差距由他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而定。
參考文獻
[1]鍾堅,劉曉晗.經濟全球化對我國勞動者報酬的動態作用[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3
[2]關春芳.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對策[J].哈爾濱師範大學.2010.6
[3]李中和.論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J].考試周刊.2013.12
[4]李曉鳳.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影響[J].天津經理學院學報.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