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網絡微店概念引入到地攤設計
科學論壇
作者:李琳茜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地攤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各高校的周圍。高校附近的地攤文化儼然成為一種流行和標誌。地攤在許多高校附近不斷盛行,表麵上似乎給每個大學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卻不知在光鮮的背後也隱藏著巨大的危機。由於很多地攤並沒有合理的規劃,尤其是地方文化逐漸丟失,使得許多的高校附近的地攤有其形而無其魂,不僅嚴重影響了交通還為市容的整潔分降低了不少。景德鎮陶瓷學院老校區的地攤也同樣出現了這些問題。本文將會提出把網絡微店概念引入地攤設計,希望能解決景德鎮陶瓷學院老校區附近地攤所帶來的問題。
[關鍵詞]地攤;微店;陶瓷文化
中圖分類號:F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5-0327-02
景德鎮陶瓷學院老校區附近的地攤是近幾年才逐步興起的,如今,擺攤的人越來越多了,旺季時甚至還需要提前去占位置。地攤為當地大學生以及周邊的居民提供了一個方便且劃算的購物模式。同時,這也是一種低投資利潤高的營銷方式,因此吸引了很多學生和當地居民的加入,甚至有些當地居民以此為一種職業。雖然地攤豐富了街道,為街道增添了活力,也給人們帶來了收入和便利,但同時它的地方文化在丟失,交通堵塞、環境汙染等缺點也隨之漸漸地顯現出來。
一、地攤的由來
地攤,簡單的說就是擺在地上的攤位,投資少回報大,是最容易的創業方式。高校附近的地攤從種類上劃分,是夜市中的一支分流。因此說道高校附近的地攤就必須從夜市的演變開始。
夜市,最早是從周朝開始的,“周時期,田井製度中,王城的設計,市場占了一井之地,即為“市井”(即夜市的最早稱呼)。”這個時候的城市中都設有市場區,受到統一的管製。到漢朝的時候,由於城市規模的擴大,商業區從一處發展到多處。一直等到隋唐時期,夜市才開始興起,特別是到了唐朝晚期,長安出現了夜市,並擴展到當時的洛陽、揚州等大城市。而書院夜市作為夜市的一股支流也得以快速發展,其中四大書院之一的應天書院,因為地處在繁華鬧市之中,每至夜晚,燈火通明,熱鬧非凡,這也就成為了第一個有曆史記載的書院夜市。夜市在宋朝的繁榮是被人們普遍認可的,夜市在國家管理上已毫無束縛。因此,各大書院夜市發展也隨之興盛。一直到清末民初這幾百年間高校夜市都沒有太大的變遷,其性質也就慢慢的固定下來——它不僅僅是商品買賣的場所,更是及餐飲、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場所。
而地攤最早是一種交易方式,在古代,並沒有貨幣流通在人們生活中,人們都是要拿著自己家多餘的東西去特定的市場擺地攤,等到別的人拿他們多餘的東西來交換,這也是古代的買賣方式,以物換物。現如今,地攤依然是一種火爆的交易方式,各大城市的鬧區、各大高校附近都擺起了地攤。地攤在功能上與夜市相比就少了些許,地攤是為人們提供生活所需的產品,同時也娛樂了晚上出來散步的人群。
二、 景德鎮陶瓷學院老校區地攤存在的問題
(一)與景德鎮陶瓷文化融合的不足
景德鎮是一座文化特色濃鬱的城市,以製造瓷器曆史悠久,陶瓷產品質地精良而聞名於全世界,因此被冠名為“瓷都”。景德鎮本身也是一座旅遊城市,有古窯、瑤裏等一些著名景點,並且有多處陶瓷廠,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陶瓷愛好者。景德鎮陶瓷學院是中國唯一一所以陶瓷著稱的大學,景德鎮陶瓷學院老校區是陶瓷學院申請的一所獨立的本科院校,擁有豐厚的曆史。學校的建築多為以前留下來的,藝術味十足。